专题首页
您当前位置:首页 > 90周年庆祝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中国气象学会90周年”系列报道之科普活动篇——从露角小荷到繁花似锦
日期:2014-11-02 浏览量:14393

 中国气象报记者 贾敏 通讯员 冯雪竹 林方曜

翻开中国气象学会(以下简称学会)的史册,一串串闪光的记录映入眼帘: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于1985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先进集体,2003年荣获中国科协第四届学会科普单项奖;1997年3月,《气象知识》荣获中宣部、国家科委、新闻出版总署联合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同年又荣获 “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自2011年以来,学会科普部连续3年被中国科协评为“科普工作优秀学会”。
  其实在学会成立之初,气象科普工作便“小荷已露尖尖角”。
  上世纪20年代,从哈佛大学归来的竺可桢等人便着手撰写气象科普文章,开办讲习班,奠定了学会科普活动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初,学会除在《大众科学》杂志上开辟《气象知识》专栏外,还创办了《农业气象》半月刊,先后出版了《风》《雨》《气象漫谈》等书籍,组织编写《十万个为什么》气象分册。在推出科普作品的同时,学会还推进了“红领巾校园气象站”“人民公社气象哨”的建设。
  科普“飞”入百姓家
  “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条件非常艰苦,我们和中国科协及其他学会联合搞活动,只要筹集到资金就用来做科普。即便再苦再难,我们也从未放弃。”学会科普部原主任王琼仁和吴建忠心潮难平。
  1980年,气象科普委员会正式成立。
  1981年成立的气象影视协作组,协同有关影视创作团队,拍摄了百余部气象科普影视片。其中,《寒潮》荣获国家级科教电影优秀奖;《台风》获墨西哥第三十四届国际科教片大奖;《冰雹》《龙卷风》《黑风》《二十四节气》荣获“科蕾奖”和全国优秀科教音像制品奖。同年,学会主办的气象科普刊物——《气象知识》面世。自创刊以来,《气象知识》坚持面向社会,受到各界的好评。
  上世纪90年代后期,学会积极推进气象台站对外开放和气象科普基地的建设,迄今已有218个“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在各地建成。同时,各地利用现代声、光、电技术,在全国建起了上百个科普场馆。
  进入21世纪,在中国气象局以及各级气象部门的支持下,科普工作发生了深刻变化,重点转移到了防灾减灾以及应对气候变化上。
  为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学会先后组织了“气象科普伴你行——首都公交车厢大众教育”和“气象科普伴你行——铁路列车大众教育”“气象科学大使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等大型活动,向公众普及防灾减灾及气候变化知识。
  2009年至今,学会联合中国科协等单位连续6年举办“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上万名志愿者走进乡镇和农户,深入中小学校、城镇社区,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受众达百万人次。此项活动是中国气象事业发展史上参与人数最多、活动地域最广的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活动。
  一些大学生志愿者非常用心,把防灾知识编成了朗朗上口的歌谣,让山区的孩子们一下子就记住了。
  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新华网等百家媒体对历次活动都给予了报道。2009年,该活动还得到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等部门的联合表彰,并获得中国气象局“创新工作特别奖”。
  通过精心策划,学会的科普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使气象工作得到了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自此,气象科普活动迈出科技殿堂,“飞”入寻常百姓家。
  科普品牌“星光璀璨”
  在科普活动中,学会打造出了一系列“星光璀璨”的科普品牌:青少年气象夏令营、纪念世界气象日活动、气象台站对外开放及气象科普基地建设等。这些品牌活动展示了我国气象科技发展水平,促使社会各界关注、理解和支持气象事业;提高了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促进了气象与各行各业的联系。
  其中,全国青少年气象科普夏令营成为全国性学会中唯一连续举办33年具有学科特色的夏令营,总计5万余青少年接受了气象科学的熏陶。
  在夏令营活动中,气象科学“放下了刻板的身段”,力图从文化的切面触及青少年的神经。例如重庆开县发生雷击事件后,总营策划了“当雷雨灾害来临时”的演练活动,中国科协将此选为应急科普典型案例。
  这些活动深受营员喜爱,成为青少年无法抹去的人生经历。
  一位夏令营的老营长偶遇到了十几年前的营员。当时, 这位营员已经成为了少儿科技节目主持人。她深情地对老营长说:“夏令营的经历让我印象深刻,以前你们用心培养了我,现在该我们培养下一代了。”
  更多的人在心底留下了一种气象情怀,这种回忆沉淀在内心深处,并化作悠长的回音,将他们吸引到气象科技队伍中。据悉,数百名营员后来报考了气象类院校。
  通过几代科普工作者的努力,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促进了气象科普社会化、常态化和品牌化。在科普工作者的精心“培育”下,气象科普事业如今已经是“枝繁叶茂,繁花似锦”。

  (来源:中国气象报)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24-2014 中国气象学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24-2014 CM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