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计划

青海省气象学会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安排
日期:2015-02-06 浏览量:164252

青海省气象学会

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安排

 

2014年,青海省气象学会在省气象局党组、青海省科协和中国气象学会的领导下,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的依法管理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解放思想,突出改革创新,坚持求真务实,突出实践特色,坚持履行“桥梁”、“纽带”职能,围绕省气象局的中心工作,调动广大会员和气象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加强学会的能力建设为重点,较好地履行了气象科技社团的工作职责,推动学会事业新的发展。

    一、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努力提高气象科技创新能力

开展学术交流是学会的主要工作内容,它能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启迪科技人员的学术思想,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培养人才,锻炼人才,促进气象科学进步。

1.开展优秀论文评选

2014年全省优秀气象学术论文评选活动共征集参评论文104篇,按照《青海省优秀气象学术论文评选办法》,由学会秘书处初审、专业委员会复审和学会常务理事终评的三级评审,共评选出获奖论文62篇。其中一等奖10篇,二等奖22篇,三等奖30篇,省气象学会对获奖论文颁发了荣誉证书,并进行了表彰奖励。

此次参评论文数量为近几年来最多,论文内容涉及天动、气候与气候变化、生态与农业气象、气象服务、大气探测与气象装备、气象信息技术、防雷减灾、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和软科学等多个学科,论文质量也较往年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全省8个市州气象局、省气象局7个业务直属单位的气象科技人员参加了此次活动,42篇论文进行了书面交流。

2.开展学术交流会

78,由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省气象学会秘书处主办的“气候及雪/冰变化对高寒生态环境影响学术交流会”在西宁召开。邀请到了加拿大国家水文研究中心杨大庆研究员、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张廷军教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刘玉洁研究员、兰州大学梁天刚教授等国内外专家,就青藏高原与极地寒区气候对水文过程等内容作学术报告。增强了气象业务与科研人员对气候变化背景下青藏高原与极地寒区气候变化特征的认识,对推动青海省积雪监测及雪灾预报预警研究与应用的进一步深化具有积极作用。

710,由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省气象学会秘书处、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2014年全省气候变化与高寒生态学术交流年会”在西宁召开。交流会邀请了来自中科院寒旱所、中科院西高所、兰州大学等的专家就“青藏高原冰冻圈变化及其水文与灾害效应”、“高寒草地碳管理” 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同时,交流会遴选优秀论文进行答辩评比,由九位专家通过逻辑性及难度、学术价值、创新性、实用价值等方面打分评比,最终从14篇论文中选出优秀获奖论文6篇。

举办2014年气象科技论坛。为纪念青海省气象局建局六十周年,深入交流与研讨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生态与农业气象、人工影响天气和雷电防护等学科研究的新成果、学术新思想,推动青海气象现代化业务、科研水平和气象各学科的进步与发展,1119日,省气象学会在西宁举办了“2014年气象科技论坛”。

此次论坛将荣获2014年省优秀气象学术论文评选活动的一等奖的各学科的论文作为会议专题报告,6为专家就“青海省道路结冰变化特征及影响等级划分研究”、“三江源地区近50年地温变化及其对冻土的影响研究”等专题以前瞻的视角、专业的眼光做了精彩生动的学术报告,并与业务和科研人员进行交流。省局业务直属单位、西宁市和海东市气象局的40余位气象科技人员参加了论坛交流。

3.编印出版气象学术论文集

为了纪念青海省气象局成立60周年,省气象学会秘书处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征集近10年来我省科技人员在国家一、二级核心期刊公开发表的气象科技论文200余篇,并进行筛选、整理和编辑,拟由青海省人民出版社编印出版《青海省气象优秀科技论文集(2003-2014)》,此工作计划在2015年第一季度完成。

 4.科技论文荣获表彰奖励

18 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在省科技馆召开2011-2012年度“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颁奖大会,省气象学会选送的《黄河源区泾流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未来趋势预测》(作者:李   申红   升等)喜获一等奖。此奖项由省人民政府颁发,自2009年恢复后共评选了三次。省气象学会广泛征集、组织专家严格筛选,共申报十余篇气象科技论文参评, 共有6篇获得表彰奖励,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

 二、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防御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提高公众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的知识水平和参与气候变化行为的能力,是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科普宣传必须坚持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

1、组织开展“3?23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

省气象局办公室、省气象学会秘书处制定活动方案,局办公室组织召开关于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工作协调会,研究讨论活动筹备和各项工作进展情况,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世界气象日宣传活动。
     一是组织开展气象科普进校园活动。321日,省气象局办公室、省气象学会秘书处、西宁市气象局等单位赴西宁市二十一中学,为青海省第一个标准校园气象站挂牌,邀请省科协、西宁市二十一中、省气象局领导出席仪式,西宁市气象局业务人员担任该校气象兴趣小组校外辅导员,现场讲解校园气象站设备使用、部分观测项目的观测方法,中国气象报驻青海记者站、青海电视台驻省气象局记者站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二是组织开放日活动。322日,接待省师范大学附中高中学生500余人参观省气象台、省人影办、省防雷中心业务平台,同时组织学生观看了2014年世界日的主题宣传片,并发放宣传资料,讲解答疑各种天气、气候问题,让广大学生了解气象、认识气象,宣传气象在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开展广场宣传活动。323日,省局办公室、省气象学会秘书处、西宁市气象局、气象服务中心、防雷中心等单位在西宁市中心广场开展宣传活动,以悬挂彩球(横幅)、展示科普展版、设立气象服务咨询台、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四是进行媒体宣传,318日起,分别在青海电视台汉藏语电视天气预报节目、青海气象网、气象短信平台、12121气象语音和微博、微信等平台,围绕气象日主题,结合人工增雨(雪)工作、防灾减灾和气象服务以及雾和霾的科学界定等热点进行宣传。

2、组织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

积极参与由中国气象学会和省级学会组织的“气象科学使者进校园、

进小区活动”,获得中国气象学会提供的气象科普挂图、折页、口袋书、手册、彩页等近5万份,解决了活动缺少宣传资料不足的燃眉之急。为了开展好活动,要求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积极,精心制作气象科普讲座PPT课件,准备突出各单位业务特点的科普展牌、横幅、挂图、彩页和图书等宣传品。同时与青海省科协、西宁市科协、湟中县扎麻隆村委会、湟源县教育局、湟源县气象局等单位联系、沟通,确定活动内容、时间、场地、参与人员等,以期活动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并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

针对气候变化、应急避险、健康生活等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开展“气象科学科技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活动。56日,学会秘书处协同省气象服务中心赴黄南州尖扎县第一民族寄宿制学校,开展题为“关爱儿童,珍惜生命,走进藏区学校,我们在行动”的校园气象科普宣传活动。为700多名藏区学生发放了文具、气象科普读物等,气象主持人为学生们开展了防灾减灾和气象知识讲座,并现场和学生们进行互动提问,开展有奖竞答。同时,藏语气象主持人还与学生们开展了一齐读气象科普读物活动,普及了气象小常识和防灾减灾基本知识。

512是我国第6个“防灾减灾日”。学会秘书处协同省局办公室、科技减灾处组织专家到西宁市新宁广场开展防灾减灾主题宣传和科技咨询活动。为使宣传取得成效,精心制作了展板,印制了气象科普宣传画、防灾减灾小册子、书刊3000多册,向公众进行展览、散发,使广大群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各种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使气象科学和防灾减灾知识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更多的被公众接受。

518-23日,先后在湟中县扎麻隆村、湟源县第一中学、西宁市二十一中学、省民航管理局气象台、省师范大学校园、乡村广场摆放气象科普展牌,3000余公众驻足观看。向400余名村民散发1000余本《节气与农事》、《家禽家畜养殖与气象》、《果品储藏保鲜与气象》等科普书籍。向2所中学和1所大学师生散发500余幅《人与气候》、《如何应对气象灾害》等科普挂图,向近5000余名师生散发20000余份《天气预报揭秘》、《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天气预报用语简介》的科普折页;赠送《四季与健康》、《气候变化小知识》、《气象防灾减灾小知识》等口袋书和宣传手册。组织专家在学校向1000余名师生举办《青海气候及变化趋势》、《雷电灾害及防御》、《气象科技服务联系千家万户》气象科普讲座。

据统计,在活动期间,参与活动的专业技术人员32人(次),制作宣传横幅5幅,举办校园气象科技讲座4次,广场科普活动2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30000余份,展出科普挂图120套、科普展板100余块。营造了公众学习气象科学、参与气象科学的浓厚社会氛围,提高了公众科学素质。

3、组织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志愿者行活动

 由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3人组成的“2014年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青海小分队于77日开始,在青海省气象学会秘书处的组织带领下,赴海北州、西宁市湟中县等地深入农村、牧区、学校和广场开展了为期六天的防灾减灾志愿者宣传活动。

      7月8,志愿者在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省雷电防御中心等地参观和学习,后期赶赴农村、中小学、宣传暴雨(雪)、寒潮、大风、干旱、雷电和大雾等各种气象灾害及泥石流、山洪等次生灾害的预警和防御知识,并利用互动游戏、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向中学生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对中小学校的气象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制定情况等进行调查,掌握中小学的气象知识普及情况。此外,志愿者还利用广场、社区等人员密集场所举行防灾减灾知识图片展、散发科普宣传小册子、挂图等资料。

4、组织开展201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

920,青海省“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启动仪式在省科技馆举行,省气象学会参加了启动仪式,并现场设立咨询台,邀请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和农业气象专家为参观者答疑解惑,开展了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共展出“青海省气象学会简介”和“如何应对气象灾害”知识展播9块,向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发放揭秘气候变化、气象灾害避险常识宣传页2千余份,发放雷电灾害避险挂图近500份,让广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了解了天气、气候,掌握了一些气象灾害应急避险常识,增强了防控气象灾害的意识。

5、编印气象科普宣传材料

为了满足气象科普宣传工作的需求,学会秘书处积极联系气象各学科的专家撰写气象科普宣传材料,就三江源人工增雨、农业区人工防暴、青海气象灾害、青海气候特征、青海农业气象灾害、青海的牧区雪灾、室内外雷电防护等内容进行整理、编辑,请相关专家进行修改审核,并联系进行藏文翻译、审核,拟在年底完成科普宣传材料的校对和印刷工作。

三、加强防雷和施放气球人员的资格管理工作

学会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重要的社会公益组织,具备承担社会职能的条件和能力。在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中,省学会承担的政府部门转移或分离出来的社会职能,社会职能作用正日益凸显。

为加强我省施放氢气球活动的管理,610-12日,省气象学会秘书处在西宁举办“施放气球从业人员培训班”。针对培训人员的实际需求和在施放氢气球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聘请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和理论水平的专家进行授课,并组织考试,成绩合格且具备取得资格证者的其他条件者,统一颁发了“施放气球作业人员资格证”。

114,省气象学会防雷减灾委员会邀请省气象局副局长孙安平博士作了题为《努力推进气象现代化水平》的科技讲座。讲座应用大量最新研究成果和资料,较为详细地讲解了当今国际气象现代化水平以及我国气象现代化建设现状、与发达国家间存在差距、现代气象科技发展方向等。通过讲座,使与会者增长了知识,拓宽了视野。

219,省气象学会在西宁组织了为期3天的青海省防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培训班,来自省气象局事业单位、各州(市)、县局相关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业务技术人员近170人参加了学习。 培训班邀请了省雷电防御中心、省气象局政策法规处的专家为学员讲授了雷电灾害防御的政策法规、雷电灾害调查分析与鉴定技术、防雷减灾科技论文写作等内容,同时结合多年防雷工作管理经验、经典的实际工作例案进行了传授。

四、以提高期刊质量为重点,切实办好《青海气象》

《青海气象》是省气象局与省气象学会合办的气象科技学术性刊物,为省内外气象科技工作者在气象业务、科研和管理提供示范、指导和参考的科技信息,加强省内外气象科技信息交流、业务技术引进和推广;特别对年青科技人员的培养、锻炼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也为青海气象业务和科研工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受到气象科技人员的青睐。2014年共编辑出版5期,其中一期为专刊,由宁夏中卫和青海海南气象局联合举办,共刊登各类学术论文和技术总结近百篇。

五、加强学会组织建设

根据《青海省气象学会章程》的有关规定,经过201472 日省气象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选举,并征得中国气象局同意,增选省气象局副局长孙安平为省气象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青海省气象学会及青海省医学会等四家学会荣登2013年全国省级“学会之星”排行榜。“学会之星”排行榜是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委托科技社团评价中心,根据学会评价指标体系,依据国家统计局与中国科协有关学会统计数据,对科协系统内的3千多个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开展的第三方评估,也是目前国内对学会各项工作较有权威性的评估。

组建了第十一届理事会学科(工作)委员会。在各学科(工作)委员会挂靠单位推荐的基础上,经过第十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报省科协学会部批准,设置了天气委员会、气候与气候变化委员会、生态与农业气象委员会、大气探测与气象装备委员会、气象信息技术委员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委员会、气象防雷减灾委员会、气象服务委员会、气象科普工作委员会和《青海气象》编辑委员会11个学科(工作)委员会。

11月中国气象学会表彰了112名“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省气象学会在全省范围内层层选拔,并经中国气象学会评审,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副研级高工王黎俊、省气象科研所副研级高工肖建设位被授予“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受到表彰。此活动每4年评选一次,目前,青海省气象部门已有21位科技人员获此殊荣。

承办省科协学会秘书长沙龙。10162014省科协学会秘书长龙在省气象局举办,部分兄弟学会秘书长就各自的工作情况和学会之间的相互协作以及如何更好地适应现代科学不断交叉、融合发展的需求,做好对外联系,对内沟通的科技服务工作进行了讨论和交流。参观了省气象服务中心、省气象影视中心、南山天气雷达站和气象部门艰苦台站生活基地,了解了我省气象业务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情况。省科协学会部、省电机工程学会、省测绘学会、省心理学会等学会的秘书长参加了活动。

积极发展学会会员。根据《青海省气象学会章程》的有关规定,经20147 2 日省气象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审定,批准郭卫东等以下 91位同志为青海省气象学会会员。

表彰奖励。310日,省科学技术协会召开第九届常务委会第四次会议,对长期从事学会工作的三名科技工作者进行了表彰,省气象学会副秘书长宁新红被授予“青海省科协学会工作突出贡献者”称号。115日,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授予青海省雷电灾害防御中心为“全国科普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王军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个人” 荣誉称号。

2015年省气象学会工作要点

1、组织好世界气象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和防灾减灾志愿者科普行等气象科普宣传活动。

2、举办“2015年全省优秀气象学术论文评选”活动。      

3、组织参加中国气象学会和省科协组织的学术交流和科普宣传活动。

4、邀请专家举办专题学术报告会。

5、多种形式组织学术交流会议。

6、多方联系,坚持开展青少年气象夏令营活动。

7、组织全省防雷专业技术人员、施放气球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资格年检和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防雷专业技术、施放气球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资格认定管理工作。

8、完成核心期刊已发表的200余篇论文的《气象科技论文集》的编纂、校对、印数和出版工作。

9、拓宽《青海气象》稿源,加强编委会力量,进一步提高期刊质量。

10、加强对各市(州)气象学会工作的了解和业务指导,采用一些联动方式,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发挥更大的作用。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401400179 京ICP备09060741号-2
版权所有 :中国气象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