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计划

北京气象学会2003年工作回顾
日期:2003-12-01 浏览量:13932

北京气象学会2003年工作回顾

在北京市科协的领导下,在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遵照本会常务理事会上制定的工作计划,坚持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为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宗旨,2003年,北京气象学会在学术交流、科普活动、天气预报竞赛等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

一、举办 “中美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技术国际研讨会”

3月3日—4日,由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北京气象学会、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中美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举行。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郑国光和有关职能司、北京气象学会理事长李泽椿院士以及北京气象学会副理事长谢璞、张世英,常务理事王迎春和北京市科委、市科协、市自然基金会的领导出席了开幕式。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研究应用项目组主任布朗特.福特为首的5位科学家以及各省、市有关科技人员上百人参加了会议。

中美双方希望两国气象科研部门与科技人员之间在中美大气科技研究框架下,在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技术等领域里加强研讨交流与合作,相互学习,促进天气雷达监测技术和临近预报技术的提高,为各行各业做好气象预报服务。表示今后要在相关气象科研方面包括北京奥运会气象预报保障等进行广泛的交流协作。开幕式后中美双方气象科技工作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研讨,介绍了各自的科研业务工作新成果。

会议收到论文70多篇,会上以各种形式交流论文30余篇。

二、召开了“北京地区大气污染与质量控制管理国际研讨会”

为了把“北京市第24次专家季谈会”办好,由北京市科协主办、北京气象学会协办的“北京地区大气污染与质量控制管理国际研讨会”于3月16-20日召开。北京气象学会组织了具有一定水平的9篇文章参加了会议,有3篇做了大会重点发言。其中,北京气象学会副理事长徐祥德研究员《北京城市冬季大气污染动力、化学过程区域性三维结构特征》、谢庄正研级高工《北京月季污染日数趁势预报初探》、季崇萍博士生《北京城市规划布局对大气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等文章受到了大会的好评和重视。北京气象学会受到了市科协领导的表扬。

三、依靠科学抗击“非典”

在今年依靠科学抗击“非典”期间,北京气象学会大力宣传科学知识,先后散发张贴“预防非典大众指南"、“依靠科学依靠群众抗击非典”等宣传画200多份,小册子1000多份,不仅在本局散发张贴,而且向中国气象局、北京各区县气象系统进行了散发,提高了广大气象职工战胜“非典”的信心和勇气。

四、举办市气象台对社会开放活动

北京气象学会与北京市气象局联合举办市气象台、气象科普馆、市专业气象台、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等对社会开放大型活动,该活动已连续第六年举办。

3月23日,北京早晨气温仅为0℃,但事先从报纸电台得到气象台开放参观消息的人们仍然陆续前往。北京汇文中学的十多名师生8点就来了,家长带着孩子们来了,男女老少来了,人们走进气象科普馆学习气象科普知识,到气象台和专业气象台参观现代化设备,了解天气预报工作和专业气象预报指数情况,在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观看防雹作业录像片,在电脑屏幕边仔细观看前几天北方沙尘暴的监测图像,特别关心沙尘暴的有关知识。据不完全统计,虽然下午又刮起了4—5级北风,中央气象台开放“分流”了许多观众,但来到市气象台参观学习气象知识的百姓仍然有近千人。

五、向市科协推荐优秀论文

根据市科协的有关规定,从58篇论文中评选了三篇上报市科协并参加“第7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评选工作。这三篇论文分别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孙岚的“陆面蒸散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国家卫星中心陆风的“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姿态和沿步进方向失配角参数对图像影响的模拟研究”;北京市气象局张朝林的“一个改进的谱模式非线性项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六、天气预报竞赛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使在京气象部门广大天气预人员提高技能,交流预报经验,进一步促进奥运气象服务水平,2003年内开展了天气预报竞赛活动。为了做好此项工作,保证公开、公正、平等竞赛的原则,学会秘书处和天气专业委员会正副主任组成竞赛组委会;7月12日天气专业委员会召开了会议,讨论、制定了本届竞赛规则、实施方案及评分办法;9月26日由中央气象台、总参气象中心、北京市气象台各抽调两名预报人员组成竞赛评委会,并对全部赛卷进行了评审。

竞赛组委会选择了7月30日一8月2日、8月14日-l 7日、9月3日-6日三次天气过程,举行了天气预报竞赛活动。参加本届天气预报竞赛活动的人员有:中央气象台、北京市气象台、民航华北气象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总参气象中心、空军气象中心、海司气象中心、空军第七研究所等14个单位的当班预报员224名。人数之多创历史记录。

10月29日,北京气象学会在悦都大酒店举行了竞赛活动表彰总结大会,学会理事长李泽椿院士、总参气象局王明诚副局长、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阮水根司长、中国气象学会王春乙秘书长、海军航空保证部王健副部长、北京市科协学会部徐昕副部长等20多位领导和获奖人员、北京气象学会天气专业委员会成员近60人山席了会议。会议由北京气象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市气象局谢璞局长主持。会上,对海军气象中心等获得团体前三名的单位和孙立尹同志等17名获奖个人给以表彰,颁发了奖励证书和奖品(具体名单附后)。天气预报竞赛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正如总参气象局王明诚副局长、海军航空保证部王健副部长在表彰会上共同提出的:“北京气象学会天气预报竞赛活动方式简便、效果好、应坚持办下去”。

会上,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阮水根司长提出:这种竞赛活动极大地促进了气象事业的发展,成为了全国气象部门的典范。北京气象学会理事长李泽椿院士指出:这种竞赛活动既然受到学会理事单位和广大气象工作者的赞赏,应坚持办下去。今后举办要进一步深化,比如,针对某些较复杂的天气过程,各单位要从预报技术、预报方法、预报理论等各个角度共同来研讨。今后举办要进一步结合奥运服务的需求。

值得提出的是: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得力,在本届竞赛活动中,海军气象中心包揽团体、个人桂冠;空军第七研究所、总参气象中心成绩突出。本届竞赛活动受到了各有关单位和广大参赛人员的赞赏及大力的支持,有的单位表示:对于学会举办竞赛的获奖者及优秀者,除学会表彰外,本单位还将给予表彰和奖励,这种既有利于单位的工作,又有利于学会工作开展的活动,值得大力提倡。

七、获奖情况

1.学会推荐的调研报告《从气象角度确定2008年奥运会最佳赛期》,荣获“2002年度市科协系统优秀调研成果奖”一等奖。

2.学会推荐并获得市科协“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优秀论文”一等奖一篇(孙岚),二等奖一篇(陆风),三等奖一篇(张朝林),鼓励奖两篇(郭学良、刘英)。

3.年度统计工作荣获市科协“统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4.2003年度北京市科技周期间,本会荣获市科协颁发的“组织工作奖”证书。

过去的一年内,在各理事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踏实工作,做出了一定的成绩。新的一年内,要发扬本学会的优良传统,克服不足,进一步调动广大会员和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调动各会员单位的积极性,调动各专业委员会的积极性,抓住奥运气象服务这个契机,把学会的各项工作搞好,努力为气象现代化和首都城市建设、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2003年天气预报竞赛活动获奖名单

团体  第一名:海军气象中心

      第二名:空军第七研究所

      第三名:总参气象中心

个人  一等奖:孙立尹(海军气象中心)

      二等奖:刘善亮(总参气象中心)    纪  飞(空军第七研究所)

      三等奖:李  培(海军气象中心)    钱曙华(总参气象中心)

              李耀东(空军第七研究所)

优秀奖:陈岱梅(南苑机场气象台)  耿淑琴(海洋预报中心)

        邓长菊(市专业气象台)    张芳华(国家气象中心)

        李浚河(市气象台)        沈  萌(二炮气象中心)

        闵  升(西郊机场气象台)  李秀莲(民航华北气象中心)

        谷  娟(空军气象中心)    呼延慧中(北空气象中心)

        沈  预(沙河机场气象台)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401400179 京ICP备09060741号-2
版权所有 :中国气象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