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四川省赴俄罗斯气象科技考察团考察情况汇报
日期:2004-11-19 浏览量:15125

四川省赴俄罗斯气象科技考察团考察情况汇报

为加强四川省与俄罗斯在气象科技和减灾防灾方面的交流合作,经四川省政府批准,报中国气象局备案并经中国气象局国际合作司协调,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组织了赴俄罗斯气象科技考察团。代表团以四川省科协党组成员、巡视员周之常为团长、省气象学会副理事长段廷扬为副团长,由省气象学会常务理事单位12名代表组成,于2004年10月26日~11月4日,先后对俄罗斯“台风”科研和生产联合体(Scientific and Production Association “Typhoon”)(简称SPA “Typhoon”)、俄罗斯水文气象中心、俄罗斯科工联进行了访问。代表团完成了访问预定任务,取得了预期效果。现将考察访问情况汇报如下。

一、考察访问基本情况

1、考察访问俄罗斯“台风”联合体

“台风”联合体是俄罗斯国家级科研学术机构,是归属于俄罗斯水文气象局的18个水文气象科学研究机构之一。该联合体位于莫斯科市区外100多公里的奥布林斯克市。奥布林斯克市基本无工业,商业也不发达,所见之处,房屋建筑及设施传统而陈旧,人烟稀疏,环境幽静,白桦树叶随着瑟瑟秋风飘落,不由使人想起那逝去的年代。奥布林斯克市有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奥市因此而闻名于世),有14个国家级的科研机构及多所大学,是俄罗斯最重要的科技城。

联合体(研究所)有工作人员657人,其中,21名博士、88名副博士。联合体下设两个机构:气象实验研究所——联合体主要设置机构;联邦信息分析中心——制作提供俄罗斯境内大气污染灾害的非常规业务预报信息。

主要业务及研究方向是大气物理领域,分别针对大气边界层、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的大气物理(包括大气光学物理)状况、现象、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开展大气化学、云物理、气候、热带气象、水文气象与地质物理的相互影响作用等研究;开展环境放射、化学污染(对空气、土壤、海洋表面、海水的污染)的预测及影响评价;承担无线电及电磁辐射监测;开展化学污染监测教学培训。

联合体还承担了世界气象组织指定区域非常规环境污染事故的信息分析及预报。

为探测大气边界层状况,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建成了一座至今仍在运行的、仍是欧洲第一的312米高的气象观测铁塔(修建初衷是为开展核电站建设气象保障服务提供相关气象观测资料)。塔上每间隔25米安装有包括压、温、湿、风等气象要素以及化学性、放射性污染物的自动观测及传感仪器,其获取的数据资料传输到观测信息处理中心,经分析处理后,入网用于共享。

为研究高空云系、近地层云雾以及雨、霜冻等的形成机制、微物理结构、人工影响等,专门建立了容积达3200立方米的人工云雾生成室(气悬体室),其规模及技术都是世界第一,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曾利用此云室开展相关研究;对于90公里以上大气状况、180—230公里的电离层高空分别利用中空雷达和火箭探测获取的资料开展分析研究;设有专门的实验室,并配有现代的仪器设备,广泛开展了大气化学方面的研究;开展了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研究,并已研制出新一代的消雹火箭(每枚约200美元)。

联合体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是台风。俄罗斯远东海域时有飓风、龙卷风、台风等风暴活动。台风研究室通过应用各种气象资料、海温资料,采用现代天气学、数值模拟等分析技术,对风暴的发生、发展、强度、路径、风暴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其不少研究成果已用于实际业务中。如其研制的台风数值预报模式已为俄罗斯水文气象中心所应用。

联合体广泛参与了国际合作项目。参与欧洲核安全程序研究;加入对气候与臭氧层研究的国际计划;与日本、朝鲜、加拿大合作开展北方及远东海洋大气科研;与美国、德国在大气物理领域开展合作研究;与中国气象局卫星中心合作,开展了“克服云顶太阳反射,实现卫星对地面的无障碍探测”的项目研究;与黑龙江省农学院草签了农业气象合作协议;联合体还接收过中国、越南等国家的进修访问学者。

总的来说,“台风”联合体具有雄厚科研实力,不乏技术成果,持续发展的支撑基础好。主要不足是缺乏项目研发经费。

2、考察访问俄罗斯水文气象中心

代表团参观访问了俄罗斯水文气象中心。中心主任(经理)维利凡德.罗曼先生介绍了中心的基本情况,随后参观了中心水文气象环境监测部计算中心、短期预报与灾害天气实验室、通讯中心实验室。

(1)俄罗斯水文气象中心的历史沿革

1930年1月1日,成立苏联天气中心局。

1936年,改组成预报中心研究所。研究所还成立了由И.А.基贝尔先生(其著作《斜压液体力学在气象方程中的运用》荣获国家奖项)所领导动力气象部,开创了在大气领域、大气水文循环领域以及数值天气预报方法领域的新研究。预报中心研究所的学者们成为天气、航空气象、水文预报、农业气象预报领域里学术流派的公认奠基人。

1965年,改组成苏联水文气象研究中心。

1992年,苏联水文气象中心更名为俄罗斯联邦水文气象科研中心(俄罗斯水文气象中心)。1994年,被授予俄联邦国家级学术中心地位。

(2)业务、科研现状及能力

俄罗斯水文气象中心是世界三大气象中心之一(莫斯科、华盛顿、墨尔本)。现有工作人员426名,其中12名博士,103名副博士。中心主要任务是为保障国民生活、经济发展、国家国防安全开展气象预报、海洋预报、水文预报、农业气象预报等;进行与业务服务紧密联系的基础应用性科研工作;开展预测预报方法、模型的研发及试验应用。

主要业务内容:形势预报(局部、区域、全球)、灾害天气预报、天气预报(从日预报到季节预报,不作年以上的业务预报)、农业气象、航空气象、河流水文气象、海洋水文气象等专业预报,以及水文气象资料在各行各业中的分析应用。

主要科研内容:大气、海洋数值模拟分析及模型建立;水文气象过程物理参数化研究;各种水文气象预测预报方法的完善与应用研究分析;海气体系及其相互影响机理研究;现代水文气象预报技术及业务工作流程研究。

中心在业务天气预报及大气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建成了各种尺度的数值预报模式:全球模式,提供全球7-10天预报;区域模式,提供欧洲、俄罗斯范围内48小时预报;中尺度模式,提供莫斯科市及莫斯科州范围内24小时预报。

中心建立了以超级计算机CRAY Y-MP8E为主体的计算机局域网络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一代的实时信息自动化处理系统,即建立了集气象信息采集、处理分析、预报产品制作、发布等环节为一体的预报业务综合工作平台。其生成的预报产品能迅速通过通讯网络传递到俄罗斯水文气象局下属的23个气象与环境监测站。该系统还可对描述大气环流状态的有关资料进行可靠性评估分析。系统还具有对于地球气象卫星信息、海洋表面监测温度、陆表性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功能。

中心积极开展了对诸如天气骤变、降雪、严寒、飓风、水灾、干旱以及森林火险等灾害性天气的机理及预报研究。

为解决长期天气预报难题,着重于海—气相互作用分析,研究并建立海—气循环动力模型;研究大气环流多变性的物理特性,模拟大规模异常天气过程;对大气物理过程和大气与地表相互作用过程进行参数化研究;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基础,制作天气要素月、季(最长时间可达6个月)预报。

中心还开展大气过程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开展了对莫斯科市、州大气有害物质积蓄、散射的气象条件评估和预报;对河流、湖泊、水库等解决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水文过程模拟;对海洋水域气象状态进行分析,并就海洋水文特性,制作和及时发布各种预报产品,如风浪、海面风暴、水层特征、海洋表面温度以及海洋水文灾难现象预报。

俄罗斯水文气象中心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国家机构、大众信息、民航系统和宇航、供热能源系统、农业、航海、河运、铁路公路交通、建筑、公司企业等。对国家机关以及社会公众的天气预报及灾害性天气预报是无偿的。与我国相同的是,对于公司、企业的专业专项预报也实行有偿服务。目前,该中心预报服务无偿与有偿的比例为1:1。

俄罗斯水文气象中心注重基础科研与业务工作应用相融合,注重已有设备作用的发挥,注重老预报员经验的应用。在激励研究人员创造性工作的同时,加强了与其他诸如俄罗斯科学院研究所等机构组织、企业通力协作,加深了与世界气象组织一体化合作。

3、访问俄罗斯科工联

俄罗斯科工联是“俄罗斯国际科学工程协会联合会”的简称,是我们代表团此次出访的邀请单位。该组织是一个国际性社会组织,其成员是各国的国家科学工程协会及各科技领域的学者、工程师组成的国际性协会和学会,其前身是“科学技术学会联合会”,于1866年,在俄罗斯技术学会著名的学者和工程师们的倡议下创办的。许多著名的学者曾在不同时期主持过该组织。科工联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联合会成员间的业务联系,组织各种学会、协会活动,促进各领域间的信息及工作交流、科技培训、技术推广、国际合作;建立专业委员会和专业组,在制定和实施科技规划、纲要等方面,协调联合会成员的活动,举办专题讨论会、学术交流会、讲习班及社会评估会、科普活动等。科工联除了从上述活动中得到收入外,还拥有自己的科技基金,办有“工程报”、“工程师”杂志、“工程师”出版社,现已成为自收自支的、具有活力的国际性社会组织。

4、几点体会

通过与上述单位的接触,我们感到俄罗斯科技工作者对中国人相当热情友好,所到之处,主人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交流也是真诚和认真的,其具有的文明素质给我们留下了较深的印象。通过考察访问,我们看到了不少需要学习的方面。

(1)机构简单,重复建设少,人员精干。俄罗斯水文气象中心相当于我国的中央气象台,但其短期预报与灾害天气实验室(相当于我中央台的短期科)一个班仅5人。莫斯科市区的预报服务机构就设在水文气象中心一幢楼内,共享着基础设施设备、资料信息。人员虽少,且老同志较多,但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各岗位上老同志作用发挥较充分。

(2)监测网比较完善和先进。俄罗斯气象部门有垂直剖面和水平空间的监测,除常规要素监测还有大气化学等项目的监测。针对性强,针对服务需求设立监测点。监测数据共享性好,通过网络和先进的软件系统,能在信息平台上方便地查看要素的具体内容及时空分布。

(3)设备效益和开发应用较好。据我们观察,俄罗斯气象部门的现代化硬件建设、工作环境条件不如我国,其建设规模不贪大,却讲究实用,且科技业务基础比较扎实,软件建设和发挥效益比我们好。只要设施设备能发挥作用,就不舍弃,如“台风”联合体的“云雾实验室”、气象铁塔,虽已建成40多年了,但现时仍在业务科研中发挥作用,仍属世界一流。

(4)数值预报产品应用开发较好。在利用国外数值预报模式产品的同时,本国的数值模式发展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从大尺度到中小尺度均有自己的数值模式,为预报制作提供了大量的产品,成为现代天气预报的基础。尽管如此,他们仍然没有丢掉天气学分析传统、经验,并结合天气分析预报系统软件开发建设,在人机交互工作平台上实现了对锋面、高低压、槽脊等天气系统的自动分析。

(5)气象服务力求精细化。在做好精细化预报的同时,注重气象服务的社会效益。各种空间范围以及较密时间尺度的天气预报为各行各业提供了优质的气象服务。如水文气象中心每3小时发布一次莫斯科市及莫斯科州的天气预报,并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公益气象服务。

(6)科研业务化,业务中有科研。注重科研成果转化为业务应用,研究工作紧紧围绕解决业务技术问题,研究机构直接承担科技含量较高、领域较新的实际业务。如作为国家级研究机构的“台风”联合体,在承担环境污染信息分析、研究的同时,还对外发布预测预报信息,并承担了制定环境污染监测气象领域标准、气象部门无线电监测管理等工作。

5、几点建议

(1)加强观测网建设,可以借鉴俄罗斯经验。一要因地制宜做好监测网建设的规划,加强针对性,减少盲目性;二要切实解决好监测资料的共享问题,建立统一的资料共享平台,充分发挥其效益;三在开展大气化学监测业务方面,可以采取学习、借鉴、合作、引进的方式,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充分发挥和挖掘现有系统、现有设备的作用和效益。从总体规划开始,认真谋篇布局,尽量避免重复建设、重复劳动;还要争取利用部门外及社会资源为我所用,如:能否考虑与有关部门合作,利用已有的电视广播铁塔、高层建筑建立近地空垂直观测系统,以满足城市气象业务服务及科研需要。

(3)进一步加强计算机气象应用软件系统开发,完善预报业务流程及工作平台本地化建设。要组织力量完成老预报员天气分析的经验总结、归纳,实现天气图显示中的系统自动分析。

(4)引进俄罗斯高级气象业务科研人才。我省气象业务、科研的一些项目招标、人才引进,眼光可再放宽一点,即面对俄罗斯气象界招标、招聘,毕竟俄罗斯为世界气象科技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且仅我们所看到的“台风”联合体,在大气物理、人工影响天气、大气化学等领域就有不少高水平的人才可用(关键是如何解决语言沟通问题)。

(5)加强气象宣传和信息普及工作。漫步俄罗斯街头,经常可以看到在建筑物上装置的滚动发布天气实况信息的大型电子显示屏。为加强气象宣传及信息普及,有必要多方筹集,加大投入,扩大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点、面,扩充媒介方式及容量,可以在成都、绵阳、乐山、自贡等中心旅游城市繁华市区多处设立大型电子显示屏,就如同广告一样,“地毯式轰炸”宣传,总会让受众对气象信息乃至气象行业产生关注,或留下深刻印象;数字电视即将在全国普及,我省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如何应对,也可参照俄罗斯等国的成功经验,抓紧调研,做好谋划。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401400179 京ICP备09060741号-2
版权所有 :中国气象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