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计划

云南省气象学会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重点工作
日期:2014-07-24 浏览量:14568

一、学会管理与组织建设

(一)组织完成由云南省民政厅、云南省科协、云南标准化研究院联合执行的省气象学会资格年检。

(二)参加全省性社团评估,被省民政厅评估为4A级社团

在全省125个学术性社会团体中,云南省气象学会被评为4A级学术性社会组织,是4个同时被评为4A级的学术性社会组织之一。根据《云南省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的规定,社会组织评估结果共分为5个等级,最高为5A级;晋升4A级社团,标志着云南省气象学会进入了云南省社会组织的第一方阵,迈上了学术性社团建设发展的新起点。

(三)重新登记学会会员

自2001年以来,云南省气象学会没有发展过新的会员,2013年,学会秘书处重新组织全省气象部门和与气象有关的部门和单位,重新登记气象学会会员,使学会会员人数从原来的876人增加到现在的1018人。会员单位由原来的31家增加到现在的38家。

(四)召开第十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第十三届理事会

气象学会第十二届理事会于2009年选举产生,学会秘书处拟于12月21日组织召开第十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十三届理事会。目前获得了省科协和省民政厅的报送会议的支持前期准备工作基本结束。会议将按等额方式进行选举,目前已收到了69名候选理事的登记表,这将会使得理事人数由第十二届的60人增加到69人,分别新增了中共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云南省交通厅等为新的理事单位,除了云南省16个州气象局及省局主要业务机关处室,与气象相关的理事单位增加了19家。云南省机场集团和民航云南空管分局分别新增为副理事长单位。

(五)按照中国气象学会要求,组织云南省气象部门青年科技工作者申报《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二、主要业务

(一)科普气象宣传

1.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3.23世界气象日科普宣传活动

学会与云南主流媒体《春城晚报》联手推出“气象日”小记者“体验气象生活”科普活动,安排专家为小记者和老师家长们讲解了天气气候变化的科普讲座,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邀请国际“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中国委员会专家委员许吟隆博士进行了“适应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从云南持续干旱说起”专题报告会。联合云南省气象台、云南省气象服务中心等单位对公众开放。当天前来参观的市民近4000人前来参观。为了做好宣传工作,学会专门制作与2013年世界气象日主题相符的“气象观测之旅”三块展版,编印了《云南气象灾害与气象谚语知多少》宣传小册子。

云南省气象学会及时总结,积极宣传,通过《春城晚报》发表署名的宣传文章共6篇,通过《中国气象报》发表宣传文章1篇,中国气象局网站发表2篇。中国气象局办公室《要情摘报》第52期1篇。

2.“5.12”防灾减灾日及科技周

在云南省减灾委的组织下,云南省气象学会组织4名气象专家于5月12日到昆明“防震减灾技术实验基地”向公众进行了气象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提供现场咨询。5月19日,作为省科技厅的特别邀请单位,云南省气象学会参加了科技厅在农展馆举行的科技周活动。

3.2013年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大学生志愿者中国行活动

7月14日,学会接待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12名大学生志愿者。对此次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对如何进行科普宣传进行了短时培训。与曲靖市气象学会联合安排志愿者到会泽县进行气象防灾减灾的科普宣传。15-17日两天,大学生志愿者进村穿巷、摆摊设点,在会泽金钟镇政府、铜都会泽中心广场管理及水城村村委会办事处,向市民和村民进行了广泛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讲解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活动引起了当地媒体的关注,会泽电视台记者跟踪采访志愿者,并在《会泽新闻》中播出了相关内容。

4.科普日

9月12日,与昆明西山区前卫社区幼儿园合作开展了“为孩子们的气象百叶箱”气象观测知识普及活动。邀请省局专家冒雨为老师们详细介绍了百叶箱温度计、湿度计、雨量桶量杯的正确安置及读取数据的方法,为幼儿园师生的日常观测提供了准确方法。除此以外,学会还为幼儿园的师生们送去了在当今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社区气象防灾减灾的方法和措施的专题讲座。

(二)学术交流

1.气象大讲坛

全年共邀请6位省内外专家在省局举办了6期学术讲座。这些专家包括陆汉城(解放军理工大学)、许吟隆(中国农业科学院)、蔡朝东(云南省文明办)、黄英(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崇礼(省环保厅)、周仲岛(台湾大学)。讲题涉及灾害性天气预测、气候变化、水资源综合调控、环境监测、山地降水监测预报等。起到了促进云南气象科技创新、密切学术交流、宣传云南气象实力的效果。

2.东南亚天气与气候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3年11月25-29日,云南省气象学会与泰国绿色环境基金会、清迈皇家大学、泰国北方气象中心等八个组织在泰国清迈召开了“第二届东南亚天气与气候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共设有5个分会场,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琚建华教授为“极端天气与气候变化的成因”分会场的主持和召集人,为会议代表奉献了“孟加拉湾季风与南海热带季风季节内振荡的比较”的特别报告。云南省气象学会组织了8篇学术论文向大会投稿,陈艳的《云南雨季开始期副热带西风急流变化与冷空气活动》,达月珍的《人类活动对云南和东南亚气候与水生态的影响——以云南三地为例》获得了大会交流资格。云南省气象学获得了会议授予的组织奖。

3.海峡两岸气象技术学术研讨会

2013年12月1日-6日,云南省气象学会协助中国气象学会在昆明召开了“2013年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台湾地区气象学会代表团共有15人参加,30名海峡两岸气象科技人员进行了学术交流。

4.组织并准备2013年全省气象学术年会年会

9月向全省会员单位和省局各直属单位下发学术年会论文征文。年会征文得到包括云南空管、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水利水电研究院等会员单位和省局各直属单位作者的大力支持和投稿,共收到论文投稿121篇。按照面向基层、促进青年气象科技人才成长的原则,以学会秘书处专家为主对论文进行了筛选,针对35岁以下的第一作者评选出优秀论文一等奖2篇、二等奖和三等奖各8篇、优秀奖5篇。

5.组织专家下基层并和外单位进行学术交流

年内组织专家深入省内昆明市气象局和省外四川省气象局、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4家单位作气象学术报告。宣传了云南气象科研成果,有助于提高云南气象学术影响力。

(三)继续做好《云南气象》编刊工作

1.维持既定的气象科技/学术类期刊风格,加强了审稿、改稿和编辑工作,保证期刊水平稳中有升。目前,《云南气象》得到中国国家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云南大学图书馆的约定收藏和上架。

2.坚持面向基层和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注重学术创新性并结合气象业务服务的需要,两者相结合作为重要的选稿刊用导向。服务于云南气象科技创新,着力促进青年气象科技人才成长。年内,《云南气象》出刊论文第一作者数占48%。

  3.坚持以纸质、PDF格式电子档两种形式出刊。在人员投入少、任务重的情况下,逐渐保证按时正常出刊。期刊PDF格式电子档及时下传到各州市、县气象局和省局直接各单位及处室,以及部分外部门会员单位。赢得了相关单位的好评,提高了期刊影响力。

  4.在全省新录用人员培训班上宣讲“气象科技论文的撰写和创作”方法和经验,多方渠道宣传《云南气象》并积极约稿和组稿。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目前期刊稿源比上年有所改善,基层作者论文水平有提高。

(四)规范管理全省防雷从业人员资格管理

认真组织开展全省防雷工程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工作,建立健全申请人员的档案管理工作,基本实现数据库管理。探索性地对申请人员资格考试进行变革,将考试题目从大多数省份操作的1科细化为4科,每科成绩须达到60分及格的人群才具备申请资格。这一先验性做法在2013年年末国家局法规司检查全省防雷综合治理时得到了认同。

(五)积极申报省科协项目

2013年,云南省气象学会积极向业务主管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申报了《气象防灾减灾大学生志愿者科普宣传活动》项目,获得了支持。完成了省科协委托气象学会进行的《云南中小城镇气象致灾问题的调研》报告撰写。

(六)组织并参加相关科技项目研究并发表论文

年内组织并有2人参加气象行业专项“多时间尺度干旱监测与预警、评估技术研究”(GYHY201006023),已基本完成年度研究任务。 共发表论文多篇。其他方面,今年学会秘书处为全省气象部门新录用人员培训班授课2课时,讲授“气象科技论文的撰写与创作”。

三、新一年的计划

(一) 在新一届理事会领导下,对学会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开展深入调查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二)围绕“职能融入、能力提升、注重特色、创新发展”的思路,结合云南气象现代化建设、气象防灾减灾、高原特色农业的主题,继续办好“气象大讲坛”,为云南气象事业进步服务;

(三)继续加强气象科普工作。

(四)加强与各理事单位的联络,努力营造会员之家的良好氛围。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401400179 京ICP备09060741号-2
版权所有 :中国气象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