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计划

青海省气象学会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重点工作
日期:2014-07-24 浏览量:18364

2013年,青海省气象学会在省气象局党组、青海省科协的领导下,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的依法管理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解放思想,突出改革创新,坚持求真务实,突出实践特色,坚持履行“桥梁”、“纽带”职能,围绕省气象局的中心工作,调动广大会员和气象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加强学会的能力建设为重点,较好地履行了气象科技社团的工作职责,推动学会事业新的发展。

一、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努力提高气象科技创新能力

开展学术交流是学会的主要工作内容,它能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启迪科技人员的学术思想,提高创造思维能力,培养人才,锻炼人才,促进气象科学进步。

(一) 举办2013年全省优秀气象学术论文评选活动

2013年度全省优秀气象学术论文评选活动历时4个多月,共征集参评论文99篇,按照《青海省优秀气象学术论文评选办法》,严格执行学会秘书处初选、学科委员会复审和学会常务理事终评的三级评审程序,评选获奖论文58篇,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28篇,44篇论文进行了书面交流。参评论文涉及天动、气候、应用气象、气象技术装备、电子技术、防雷减灾、大气探测和软科学等方面,质量较往年有明显提高,全省各市州气象局和省局直属单位的气象科技工作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二)积极参加青海省科协和中国气象学会组织的学会活动

组织和动员广大气象科技人员,积极申报论文参加2011-2012年度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的评审,共筛选上报3篇论文,其中《黄河源区泾流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未来趋势预测》(李林等)荣获一等奖。10月23-25日,以“创新驱动发展 通过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为主题的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召开,青海省气象台、省气候中心、格尔木市局和果洛州局等单位科技人员的11篇论文被年会录用,并参加会议交流。

(三)积极参加相关单位组织的学术活动

11月22日,由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和省湿地保护协会举办的“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学术研讨会在西宁召开,省气象学会选送《青海高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变化规律及其未来变化趋势》等6篇论文,并参加会议交流。为11月25-28日在沈阳召开的第七届雨雪冰冻灾害论坛征集论文一篇,并被收录到《沈阳第七届雨雪冰冻灾害论坛论文集》及光盘中。

(四)以提高期刊质量为重点,切实办好《青海气象》

《青海气象》是省气象局与省气象学会合办的气象科技学术性刊物,为省内外气象科技工作者在气象业务、科研和管理提供示范、指导和参考的科技信息,加强省内外气象科技信息交流、业务技术引进和推广;特别对年青科技人员的培养、锻炼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也为青海气象业务和科研工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受到气象科技人员的青睐。2013年共编辑出版4期,共刊登各类学术论文和技术总结近百篇。

二、采取多种形式 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防御气象灾害、应对气候变化,提高公众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的知识水平和参与气候变化行为的能力,是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科普宣传必须坚持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

(一)利用“3.23”世界气象日系列活动,使气象科普工作再上台阶

1.加强组织领导 统一安排部署

一是早在2月上旬,省气象局办公室和中国气象报青海记者站就组织全省各州、地、市气象局等有关单位,联系征订各种宣传品,全省共征订《气象知识》气象日增刊1300余本,《中国气象报》气象日专刊4600余份,《中小学气象灾害防御手册》300本,《2013年世界气象日纪念邮册》100本,二是3月14日,省气象局副局长孙安平主持召开由内设机构、直属单位以及西宁市局领导参加的气象日宣传活动专题会议。会议讨论了《2013年青海省气象部门西宁地区纪念世界气象日活动方案》,就开展气象科普校园行、气象平台向社会开放、召开新闻发布会、借助气象影视、网络和手机等媒体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展宣传进行安排,加强了各单位的协调统筹,明确了各单位的职责任务。

2.精心组织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举办校园气象科普报告会。为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普及气象科学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月22日,省气象局、省气象学会和西宁市二十一中共同举办以“监视天气,了解大气”为主题的气象科普进校园活动。邀请省气象台、省气候中心和省雷电灾害防御中心等单位的4位专家就天气预报制作、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灾害防御等知识向500余名学生进行了讲解,宣传了监视天气的意义,普及了大气探测、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另外,省气象局副局长孙安平亲临现场,举行了向学校师生的赠书仪式,共赠送《中小学生气象灾害防御手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等科普书籍500余本,《雷电灾害防护指南》等光盘50个,2013年气象日纪念邮册15本。

开展校园科技咨询。3月22日,省局办公室、省气象学会秘书处组织省气象台、省雷电灾害防御中心等单位科技人员前往西宁市二十一中,利用展板、宣传材料和现场咨询的方式开展宣传。活动现场,学生们争相观看展板和索取气象宣传材料,了解气候变化给地球和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的作用。共展出如何应对气象灾害、沙尘暴、雷电等科普展板近20块,发放《中小学生气象灾害防御手册》、《气象灾害防护指南》等近2000份,回答如何应对天气气候变化、开展人工增雨和雷电防护的有关气象知识数十人(次),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省电视台、西宁市电视台进行了报道。

3.全省各级气象台站向社会免费开放

3月23日,青海省气象局举办了气象业务平台开放日活动,青海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近500名学生到省气象局,感受“观天测云”,解密“风云变幻”。在各单位引导员的带领下,学生们参观了省气象台、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及省雷电灾害防御中心4个业务平台,聆听气象专家讲解,与专家面对面聊天的方式走进气象、学习气象,增加了对气象知识及气象工作的了解,认识到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的重要性。

4.利用影视网络等媒介进行宣传

3月15日起,天气预报汉语、藏语共7套节目全面改版,每套节目每天有3个窗口换为世界气象日宣传版面,3月23日,7套节目全部以世界气象日为主体,由主持人向公众宣传各种气象科普知识,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中国气象报青海记者站在《中国气象报》举办了一期世界气象日专版,并在青海气象网上开辟世界气象日专题,设“活动资讯”、“青海气象那些事儿”等栏目;省气象服务中心在12121语音电话和LED电子信息显示屏中嵌入世界气象日的信息,并通过气象短信对近400万人(次)进行世界气象日宣传;二是开展世界气象日“青海气象”微博在行动,推出“我的气象情结”、“未来气象猜想”等主题活动,自3月18至25日,制作青海气象微博版面,发布微博117条,收到评论40条,转发微博396条,回答网友提问14个,互动粉丝数量达到338名,新华社青海分社就青海气象官方微博的发布进行了采访报道。。

(二)积极组织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宣传活动

7月16日,第五届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青海宣传活动在古城西宁拉开帷幕。活动由学会秘书处带队,在为期4天的活动中,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14名志愿者们一路西行驱车近300公里,到青海湖沿岸的部分景区门口开始科普宣传活动;在海北州海晏县的少数民族村落,走进牧民的帐篷中,克服语言沟通的障碍,耐心给藏族同胞们讲解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发放宣传资料,使更多民众能够接受气象科普知识,以提高全民防灾减灾能力。活动期间,志愿者还在省气象卫星遥感中心、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和省气象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 青海电视台记记者进行了活动的跟踪采访和报道。

(三) 开展科技周宣传活动

5月12日,由青海省政府主办的2013年“5.12防灾减灾日”科普宣传活动在西宁新宁广场举行。青海省气象局和省气象学会积极组织参加了宣传活动,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布置了气象防灾知识展板,将气象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理知识通过画册、小手册、书刊、展板等形式多样的方式向过往市民广泛宣传。并热心地为市民就气象防灾减灾技能等问题进行了解答,让市民更多地了解气象灾害防御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市民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省民政厅长、党组书记罗松达哇莅临气象部门咨询台检查指导,对气象部门多年来全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5月19日,由省科技厅、省科协主办的青海省科技活动周暨省科协科普与新青海建设同行活动启动仪式在省科技馆举行。活动以“科技创新,美好生活”为主题,省气象局和省气象学会和有关单位通过科普展览、科技咨询、科普知识有奖问答、科普体验等形式开展了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宣传活动。

(四)开展青少年科普宣传

7月28日 -8月3日, 由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主办的以“体验国家气象 感受魅力古都”为主题的第32届全国青少年气象夏令营在北京举办,省气象学会秘书处组织青海营6人参加了活动。营员近距离地体验了中央气象台等国家级业务部门,对天气预报和气象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在故宫、颐和园,营员感受到古都北京的博大精深;在晨曦初照的天安门广场,仰望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营员无不热血沸腾;在中国科技馆,营员兴趣盎然地学习科学知识;走进北大和清华,营员立志要努力学习以实现心中的梦想;在京郊昌平,欢畅的拓展训练让营员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得到多方的收获。

三、加强防雷和施放气球人员的资格管理工作

学会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重要的社会公益组织,具备承担社会职能的条件和能力。在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中,省学会承担的政府部门转移或分离出来的社会职能,社会职能作用正日益凸显。

(一)根据资格证的管理办法,为加强我省施放氢气球活动的管理,省气象学会秘书处拟定在12月底在西宁举办“施放气球从业人员培训班”。针对培训人员的实际需求和在施放氢气球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聘请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和理论水平的专家进行授课,并组织考试,成绩合格且具备取得资格证者的其他条件者,学会秘书处统一颁发“施放气球作业人员资格证”。

(二)为了进一步将防雷专业技术人员和施放气球作业人员的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按照《防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管理办法》和《施放气球作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两个资格证的年审工作。

  1. 全面加强学会组织建设

(一)按时完成省气象局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对学会的年度检查,

本会财务管理、遵纪守法和重大事项报告等情况均符合规定要求。换届之后及时在社团登记管理机关等部门办理了学会理事长和秘书长的变更和备案,学会章程和团体会费收缴标准的变更和备案等手续,办理了新的社会团体法人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

(二)10月23日,省气象学会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西宁召开,会议审议通过第十届常务理事孙安平同志作的《第十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秘书长党积明同志作的《关于修改〈青海省气象学会章程〉的报告》,选举产生了省气象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及领导机构。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谢双亭,省科协副主席陈永祥、省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于兰斌等领导到会祝贺并发表了讲话。会议选举谢双亭同志为省气象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长,罗生洲同志为秘书长,宁新红同志为副秘书长,选举产生了45位理事和15位常务理事,表决通过了常务理事会确定的团体会费收缴的新办法,表彰奖励了海南州等4个市(州)气象学会为“先进气象学会”,气候与气候变化委员会等6个学科(工作)委员会为“先进学科(工作)委员会”。

(三)开展会员日活动。1 2月12日—18日是2013年中国科协会员日暨青海省科协会员日活动时间。根据省科协《关于举办2013年中国科协会员日暨青海省科协会员日活动的通知》,12月12日,省气象学会组织近30名学会会员和科技工作者参观了省藏医药博物馆。通过丰富的人物图片、场景复原、多媒体等方式,大家参观和了解了藏医史、曼唐和外科器械、古籍文献、藏药标本和藏族风俗等,使参观者进一步了解了藏文化和藏医藏药的博大精深,为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 积极发展学会会员。按青海省气象学会章程发展会员的有关规定,年内两次共发展了56名相关单位的领导和科技人员为省气象学会会员。

(五) 12月13日,省气象局副局长孙安平主持召开由省气象学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和省气象局办公室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会议。在听取秘书处工作汇报后,孙安平副局长指出,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是气象工作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学会秘书处要充分发挥独特优势,按照《青海省气象局落实<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3-2016年)>实施方案》,在省气象局办公室和相关处室牵头、协助之下,认真组织实施和完成好各项工作;要加强气象科技信息交流工作,提高《青海气象》期刊的内在质量,继续争取《青海气象》公开发行资格;加强省气象学会秘书处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和建立,更好地承接部分由局机关移交过来的职能工作;加强与省内外兄弟气象学会的联系和协作,学习他们先进的办会经验和方法,取长补短,提高秘书处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

五、问题与不足

(一)几年来,防雷专业技术和施放气球作业人员资格管理的年检、培训和办证方面在逐步的规范,但在考试题库和培训大纲的建立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加强和完善,以进一步提高防雷和施放气球人员的技术素质。今后在资格认定工作中要加强“三个管理”—人员资格管理、档案管理、题库管理,“两个公示”—资格认定程序公示、获得资格人员公示。

(二)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的评审工作恢复后举办了三届,青海省气象学会也参加了三届的申报工作,申报论文也获得了一定的奖励,第一届获两个三等奖,第二届获二等奖一篇,三等奖一篇,但是我们征集的论文数量还远不够,需要学会秘书处和省局各直属单位进一步做好宣传和动员工作,把一些更多、更优秀的论文申报上去。

(三)省气象学会是气象工作者的科技团体,更新观念,加强调查研究,如何更好的发挥学会作用,更好的为会员提供服务;怎样促进科技人员参与学术活动、科普活动的积极性;怎样加强学会的能力建设;怎样进一步加强对各学科委员会的管理和对各、地、市气象学会的工作联系等,是我们需要深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2014年工作要点

1. 组织好世界气象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和防灾减灾志愿者科普行等气象科普宣传活动。

2. 举办“2014年全省优秀气象学术论文评选”活动。

3. 组织参加中国气象学会和省科协组织的学术交流和科普宣传活动。

4. 邀请专家举办专题学术报告会。

5. 组织学术交流会议。

6.多方联系,坚持开展青少年气象夏令营活动。

7. 组织全省防雷专业技术人员和施放气球作业人员资格年检和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防雷专业技术和施放气球作业人员资格认定管理工作。

8. 组建第十一届理事会下设各学科(工作)委员会。

9. 拓宽《青海气象》稿源,加强编委会力量,进一步提高期刊质量。

10. 加强对各市(州)气象学会工作的了解和业务指导,采用一些联动方式,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发挥更大的作用。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401400179 京ICP备09060741号-2
版权所有 :中国气象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