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世界气象日座谈会在长举行
3月21日,纪念世界气象日座谈会在省气象局6楼会议室举行。省局副局长李振声在座谈会上介绍了过去一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全省气象部门取得的成就,特别指出吉林省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再创新高,达到91.6分,比全国平均高5.3%,位列全国第一。李振声副局长强调气象部门取得的成绩和大力宣传气象成就、普及气象知识、关注气象工作的新闻媒体的支持分不开,希望今后继续多沟通交流,形成媒体关注气象、支持气象的良好氛围。 省科协学会部张晓军部长,方艳红副部长应邀参加了纪念活动。张部长在座谈会上对省气象学会2013年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同时希望大众媒体多关注学会活动,让社会公众广泛理解和应用气象科学。 与会专家和记者围绕“天气和气候:青年人的参与”的气象日活动主题,共同探讨气象趋利避害与经济社会等话题。省局减灾处、预报处、气象台、气候中心、人影办、气象学会、气象服务中心等相关专家参加了座谈会。专家指出,2013年冬天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春季桃花水少,建议江河水库蓄水,西部要做好抗春旱准备。对于公众普遍关注的雾霾问题,气象专家指出,其成因复杂,气象将与环保联手,实现资料共享,更好开展空气质量预报,但更重要的是减排。 新华社吉林分社、中新社吉林分社、省人民广播电台、新文化网、东亚经贸新闻、城市晚报、长春交通之声等媒体到会参加。
气象日迎来千余名市民与气象“零距离”接触
3月23日,为纪念第54个世界气象日,省局全面开放。针对今年气象日“天气和气候:青年人的参与”的纪念主题,吉林省气象局、吉林省气象学会组织省气象台预警中心、省气象服务中心业务平台、省气象科普馆及省气象科普放映厅,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省气候中心、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业务平台、长春市气象探测中心等场所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满足了社会公众了解气象行业、了解气象知识的需求。此外,气象仪器展同时在气象大厦门前举行。 “天气预报是怎么样做出来的呀?”几名小学生在省气象台充满好奇地向讲解员提问。在讲解员耐心地讲解后,学生们满足地走向下一个参观点。今年气象日,省局各参观场所共迎来了千余名市民前来参观,市民们亲手操作气象仪器,听着专家和讲解员的细心讲解,感受气象世界的奥妙。许多学生带着笔和本详细记载自己感兴趣的气象知识。 省气象科普馆成为参观的热点。“我是第一次参加气象开放日的活动,这个活动内容丰富、秩序井然,让我们这些家长和孩子们都了解到许多气象知识,有了很大的收获,以后我还会来参加!”一个来自长春市绿园区带着孩子来参观的家长在气象科普展馆里这样说。 省气象学会还为每位参观者发放了科普宣传材料,受到人们的欢迎。 据悉,每年的省局气象日开放活动都有众多市民前来参观,今年吉林省交通广播电台还组织市民来省局共同参观,人们走进气象、感受气象,在气象日接受气象知识的熏陶,掀起了气象科普的热潮。
开展“3.23”气象科普进校园活动
“同学们知道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的吗?”“气象灾害都包括哪些?大家能够正确辨别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吗?如何来防御呢?”3月18日,“世界气象日”来临之际,吉林省气象学会和长春市气象学会联合组成气象科普志愿者宣讲团来到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通过举行“气象科普进校园知识讲座”活动,向小学生们普及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加强气象科学知识教育。 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王宁为该校五、六年级四个班200余名学生打造的《天气预报介绍》的课件,带领同学们普及与天气预报相关联的知识,掌握气象灾害的防御方法。 “今天我才知道天气预报是通过观测—资料收集—分析计算—预报四步得来的。”六年级一班的班长带着自信的表情表达着感受。在交流过程中她还说会把今天所了解的气象知识讲给同学和父母听。 “开展这样的活动,使师生在寓教于乐中得到天气、气候以及防御灾知识的全面教育,让广大师生再次强化了关注气象、关注健康、关注我们居住的环境意识,对营造学生更加爱护自己身边学习、生活的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政教处潘老师说道。 据了解,省局围绕“天气和气候:青年人的参与”这一世界气象日主题,深入宣传天气和气候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及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作用。通过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加大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对气象工作的认识,引导公众关心气象、理解气象和应用气象,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此次举办气象科普进校园专题讲座活动也是纪念活动重要内容之一,是将气象科学知识普及到青少年的重要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