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普及

江苏省气象学会精心组织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
日期:2007-04-29 浏览量:13356

2007年世界气象日期间,江苏省气象学会紧密结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甘肃省气象局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极地气象:认识全球影响”这一主题,按照“大气象、大服务、大宣传”的要求,精心组织今年世界气象日和国际极地年的纪念宣传活动。
一、领导重视,全体动员,精心策划
根据气发[2007]50号《通知》精神,省气象局、省气象学会联合向全省各市气象局、气象学会、各有关单位发文,要求将3.23世界气象日的纪念活动纳入气象大宣传工作计划,精心策划、统筹分工,省、市、县气象部门联合行动,以面向社会公众为主,采取多种手段,广泛宣传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全面介绍江苏气象事业发展、展示多轨道业务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要加强气象法制和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对气象法律知识和气象科技、灾害防御知识的了解,扩大气象工作的受益面,提高气象事业的地位。
3月5日,省局、省学会组织在宁的各有关单位负责人,专题研究举办纪念活动方案,分解落实各项任务,省局韩苏明副局长主持会议。媒体宣传主要围绕气象日主题和全球气候变化及我省气象事业发展,组织纪念文章、气象科普知识,利用电视台、气象网站、报刊、电视天气预报、“96121”、手机短信等媒体广泛宣传。全方位面向社会公众精心策划专家在线访谈、北极阁气象科普基地开放、少儿气象节目主持人模拟秀大赛、防雷减灾宣传周等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声势大的专项活动。
二、创新思路,形式多样,注重实效
江苏今年3.23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注重实效,内容与形式有较多创新。
3月21日,省气象局局长卞光辉走进江苏省电视台,就“极地气象”、“气候变暖”等问题接受著名栏目“南京零距离”的专访。卞局长详细介绍了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现象的原因、气候变暖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老百姓生活的影响,以及就如何减缓全球变暖社会各个阶层应该采取的措施。专访节目在3月23日世界气象日当晚的黄金时段播出。
3月22日,“中国江苏”和“江苏气象”网站首次联合推出“气象日局长在线访谈”,卞光辉局长和省气象台、省气候中心、南京交通气象研究所的专家,与广大网民和部分在宁媒体“面对面”,在线接受提问。两个小时内,共有400多人次在线,网友们提出与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气象服务、行政执法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
3月23日,“纪念世界气象日,科普进社区活动”在南京市玄武区台城花园社区活动中心举行。省气象台专家魏建苏利用大量图片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人类活动造成地球气候正在变暖,可能带来严重的危害和灾难,给市民和学生上了一堂生动形象的科普课。少儿气象节目主持人模拟秀比赛为活动增添了欢乐,小选手们的精彩演讲和为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模仿配音惟妙惟肖。省气象局韩苏明副局长出席活动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表示,气象科普工作要深入基层、深入社区,要长期坚持,做出实效。
北极阁气象科普基地向市民免费开放已成为每年“3.23”世界气象日期间具有品牌效应的气象科普活动。3月25日是周日,尽管是连续第三年免费开放,还是有近万名市民登高踏青,前来领略气象科技、气象文化的独特魅力。省气象台、影视中心、气候中心、防雷中心、装备中心、核算中心、后勤中心、老干办、南京市局等部门和在宁气象院校的专家及科普志愿者为开放活动作了精心准备。风趣奥妙的气象谜语、精心制作的系列宣传彩页使参观者爱不释手;恭候在各个展区的专家学者、沿坡道一路布设的精美影展,都让市民们驻足流连;小朋友们仔细聆听解说员的细心介绍,年逾七旬的老者弯着腰与首席预报员们探讨天气,“人影”火箭发射演示台前总是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向防雷专家咨询雷电防护知识成了新的热点,人们认真填写着“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气象科技中心礼堂安排的科普片放映和专家讲座场场爆满,古观象台遗址和竺可桢先生铜像前成了市民排队留影的重要景点。据现场调查统计,公众认为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为86.2%,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为90.6%。
江苏卫视、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等十多家新闻媒体对今年3.23活动情况进行了跟踪报道。
三、省市县三级联动,声势大,效果好
全省各市(县)气象部门、各会员单位以“3.23”世界气象日为契机,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广场咨询、气象台站对外开放、科普讲座、电视天气预报、“96121”、手机短信、气象网站以及广大城乡气象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纪念宣传活动。
1、 召开新闻发布会、座谈会,在当地媒体上广泛宣传。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世界气象日的宣传为切入点召开新闻发布会,南京9家新闻媒体以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暖冬、大雾天气、热岛效应、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气候变化与身体健康等焦点话题采访气象专家,拉近了看似深奥的气象问题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距离,相关报道成为各大媒体上的亮点。其中《新华日报》在头版进行了重点新闻导读,并在A6版“江苏新闻·社会”版头条位置刊登了题为《气象规划,为城建撑起一方晴空》的报道。《扬子晚报》将专家解说气象话题的报道列为头版头条,并作为特别策划安排在A4“扬子焦点”版,用整版篇幅进行了重点报道。《现代快报》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在A4、A5“封面焦点”版安排了两个整版的相关报道。《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和《南京晨报》也分别作了1700字、4000字的1600字的突出报道。直播南京、南京十八频道、法治现场等电视媒体的名牌栏目也播出了采访报道。
镇江市气象局与中国移动镇江分公司联合举办《3.23世界气象日、中国移动气象产品新闻发布会》;宿迁市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贾延安局长发表题为“以人为本、元微不至、无所不在”的讲话。分管市长马军在《宿迁日报》头版发表《“大气象”格局需要全民关注全社会参与》署名文章;徐州市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传大气象大服务;扬州市气象局召开新闻记者座谈会,副市长纪春明在《扬州日报》发表了题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扬州又好又快发展”的署名文章;苏州市气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同时与苏州市文化馆共同举办苏州市“气象杯”摄影大赛;盐城市气象局结合“大气象”、“大服务”、“大宣传”理念,召开“2007年新闻记者座谈会暨2006年盐城6大天气气候事件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宣传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淮安市气象局花纯伟局长走进广播电台直播间,以“气象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为主要内容,作了近30分钟的专家访谈。与淮安人民广播电台共同策划“淮安交通气象广播节目开播百日回眸活动”;无锡市气象局召开座谈会,邀请了在锡考察的黑龙江省大庆市气象局、鸡西市气象局、江西昌河飞机公司气象台、各地盐业气象台、机场气象台的20多位气象同行以及《无锡日报》、无锡电视台等媒体,共同庆祝3·23世界气象日,探讨极地气象;泰州市气象局刘方局长在《泰州日报》上就胡总书记视察气象局、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市政府162号文件,建设多轨道气象业务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加强公众气象服务等方面内容答记者问;常州市气象局结合世界气象日主题在金坛市举行纪念座谈会和广场咨询活动。
2、气象台站、科普场馆向社会开放,“零距离”宣传效果好
南通市气象局“3.23对外开放”活动首日迎来了首批小客人---钟秀小学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连云港市气象局深入大学课堂,在连云港师专做气象专题报告;走上街头,利用猜灯谜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广大市民宣传气象,解答他们的疑问;免费开放气象科普馆,更加直观的让市民了解气象科技。
据统计,“3.23”世界气象日期间,全省各市县具备开放条件的气象台天气预报中心、影视制作中心、观象台、多普勒天气雷达站、气象科普馆等地全面向社会开放,共接待公众5万人次,发放各种宣传材料6万多份,社会反响强烈,公众评价良好,取得了积极的宣传效果。
3、防雷宣传进村入户,声势大
由江苏省气象局、江苏省气象学会主办的“防雷减灾宣传周”活动以“防雷减灾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为主题,以“防雷减灾科技宣传车”的形式,统一宣传标识、统一宣传内容,省、市、县气象部门在3月31-4月6日时间内同步开展宣传活动,深入广大农村、乡镇、集市、学校、工地,全面介绍雷电的形成、危害和防护等科普知识,宣传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气象主管机构的主要职责,力求提高人民群众防雷减灾意识,使雷电防御工作得到加强,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
3月31日,迎着隆隆的春雷,省气象局和省气象学会在南京市合区中心广场举行了防雷减灾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省局卞光辉局长、韩苏明副局长、省安监局、六合区政府、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南京市气象局、扬州市气象局领导出席启动仪式。卞局长说,“江苏平均年雷暴日40多天,最高年份达到73天,属于雷暴活动和雷电灾害发生比较频繁的省份,雷电造成的危害尤甚。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因雷击造成生产设备、网络、监控系统损坏事故五百余起,雷击死亡人数达44人。开展好此次防雷减灾宣传周活动对目前严峻的雷电灾害形势意义重大。”省防雷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天安公司以及六合市气象局的防雷专家们在现场开展咨询服务,发放雷电防护知识调查问卷以及气象科普知识宣传画册,咨询现场场面热烈。
4月2日,由南京市气象局、省防雷中心组织的“防雷减灾科技宣传车” 开进了南京市玄武区部分社区。 4月3日,“防雷减灾科技宣传车”又开进了玄武区区政府的大院,省防雷中心的专家为特意赶来的玄武区安全管理员们进行了一场生动的“防雷减灾安全生产科普讲座”。从雷电产生的原理、雷电造成的危害、雷电的防护知识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雷电防护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在雷雨季节应如何作好雷电的防护工作。大家一致认为:雷电防护知识讲座办的及时,让我们在雷雨季节来临之前先做好了充分准备。
在这一周的时间里,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组织了近100支防雷科普宣传小分队,面向全省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面向农民、城市民工、户外作业者、中小学生等群体,结合典型案例进行“零距离”授课,设置防雷宣传展板、板报、挂图,播放雷电知识专题片、幻灯片,印发防雷材料等多种方式,消除部分群众迷信恐惧心理,提高人民群众防雷减灾意识。同时依托当地媒体进行宣传,使雷电防护知识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增强群众自我保护和救助能力,有效减轻雷电灾害损失。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401400179 京ICP备09060741号-2
版权所有 :中国气象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