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计划

江苏省气象学会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重点工作
日期:2014-07-24 浏览量:161832

2013年1-12月,江苏省学会秘书处全体人员团结一致、兢兢业业,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一、学会理事会组织机构活动

1.迎新春联谊活动

1月24日上午,在江苏省科技工作者活动中心,成功举办理事会迎新春联谊会活动,老中青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叙友情,辞旧迎新,与会人员逾百人。会务工作准备充分,会场布置、餐饮条件和节目表演等都比较顺利。一年一度的迎新春联谊活动是江苏省气象学会的传统活动项目,可以有效地联系理事单位、专家学者之间的感情,为学会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2.十三届八次常务理事会

1月24日下午,召开十三届八次常务理事会。会议总结了2012年度工作,部署2013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会议听取了王冰梅秘书长关于2012年学会秘书处工作的总结汇报。与会常务理事一致认为,学会工作成绩喜人,但是还有很多不足。今后学会工作要抓住重点取得突破,一是强化为科技人员服务,搭建更多、更受欢迎的学术交流平台;二是为防灾减灾出力,提升气象科普工作在气象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气象科学》要再上新台阶;四是提高防雷资格管理水平,按照政府主管部门要求,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五是做好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的接待讲解和场馆维护工作。

3.十三届九次常务理事会

7月5日下午,在南京市气象局召开十三届八次常务理事会。会议听取了学会秘书处上半年工作的总结汇报。与会常务理事认为,在省科协的领导下、在省局党组和中国气象学会的关心和指导下,学会秘书处全体人员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努力推进各项工作全面开展,取得显著成效;下半年工作要突出重点,积极筹备召开第十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争取申报省科协“提升学会服务科技创新能力计划”项目,认真对待上级考核评估工作,争取好成绩。

4.组织科协会员日活动

12月12日,江浙沪两省一市气象学会联合组织2013年“科协会员日”活动,在安吉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各省会员代表对气象学会各方面工作的意见。

5.通过省科协年度工作考核,获得表彰

按照江苏省科协要求,针对学会理事会机构活动、秘书处工作实力、组织学术活动、开展科普活动以及开展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目标任务,通过自查、报告、专家组测评、省科协党组审定等程序,我会成绩优秀,被评为“2012年度先进省级学会”。

6.参加全国气象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获得表彰

3月底,出席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气象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按照会议要求,江苏做重点交流发言,汇报2012年工作。获得中国气象学会颁发的2012年度“先进气象学会秘书处”的荣誉称号。

二、学术交流工作

1.召开第七届苏皖两省大气探测、环境遥感与电子技术学术交流研讨会

2月1日下发正式征文通知,开始第七届苏皖两省大气探测、环境遥感与电子技术学术交流研讨会征文工作。本次会议由江苏省气象学会和安徽省气象学会联合举办。本次会议于2013年5月13~15日在无锡市召开。本次研讨会得到了来自苏皖两省气象业务部门、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的响应,科技人员踊跃投稿,积极参与。汇总论文全文167篇。与会代表结合会议征文要求,重点交流了大气探测、环境遥感与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大气探测、环境遥感新技术、新设备研发,气象探测设备维护保障新技术、新流程探索以及电子信息技术在气象业务科技中的应用等方面的最新工作理念和进展。会议邀请了江苏和安徽的七位专家和学者做了大会报告。大会设置4个分会场,共有90多篇论文的作者参加交流发言。通过分会场交流,专家评审,共评出优秀论文38篇。

2.组织“第十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征文

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已成功举办九届,以其综合性强、规模大、层次高的特点,深受广大气象科技人员的欢迎,也是长三角地区气象科技界的一次盛会。浙江省气象学会、上海市气象学会和江苏省气象学会于2013年11月在浙江湖州安吉共同主办第十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大会征集录用论文241篇,编印论文集,共有80多篇论文的作者参加4个分会场交流发言。大会邀请王守荣研究员和翟盘茂研究员等专家做学术报告。经专家评审,共评出优秀论文38篇。江苏省气象学会共四十多名代表组团参加大会。

3.桢苑沙龙活动持续举行

为营造学术氛围、促进各单位业务与科技交流,省气象局决定开办“桢苑沙龙”,学会秘书处承担了此项工作。桢苑沙龙以“纯民间”的方式,各单位、各部门的人员在外交流学习之后都可以通过沙龙的方式与大家分享收获,也可以就各自在业务与科研工作中的成果或思考,在沙龙与大家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促进江苏业务、科技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参加人员即兴发言,讨论气氛轻松、热烈而务实。自2012年4月首次举办,到目前为止,沙龙已经成功举办四期。

三、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

1. 3.23世界气象日科普宣传活动-省市县联动

2013年3.23世界气象日纪念主题为“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省气象局、气象学会联合组织全省开展纪念宣传活动。

(1)省气象局、气象学会联合发文(苏气发[2013]14号),要求各市气象局、气象学会和有关会员单位在气象日期间集中组织开展宣传活动。

(2)省气象局、省气象学会网站开辟“323世界气象日”专栏,联合新华网江苏频道开展全程跟踪宣传报道。

(3)省学会提前设计制作主题系列宣传展板和彩页,电子版提供给各市县气象部门使用。

(4)订购《中国气象报》、《气象知识》专刊等大量宣传品。

(5)省局召开纪念2013年世界气象日新闻发布会。省卫视、省电台、新华日报、新华社江苏分社等十余家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

(6)刘聪副局长与部分气象专家走进“中国江苏”气象日在线访谈。

(7)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对市民开放。3月23日,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对公众免费开放,全天接待参观市民5千多人次。在开放日活动中,专门设立了气象科普片放映区,气象台、气候中心、气象服务中心、科研所、防雷中心、探测中心等单位共同组成专家咨询科普展区,省局副局长张祖强亲临现场,为公众答疑释惑。在此次开放活动中,组织了40余位青年志愿者为社会公众进行讲解服务。

(8)全省各地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气象科普场馆向公众开放。

2.防灾减灾周、科技周系列活动

在今年全国科技周、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省局和学会策划部署了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开展防灾减灾等科普宣传活动。

(1)省气象学会组织专家参加江苏省第二十四届科普宣传周开幕式。在现场开展“科学防御气象灾害”科普宣传。

(2)利用网站、报纸、影视、气象微博等手段,宣传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扩大科普覆盖面。

(3)江苏省气象局拨专款向全省2千多名气象信息员和科普教育基地赠送全年〈气象知识〉期刊。

(4)气象科普走进社区和学校。周曾奎为玄武区红山街道墨香社区的居民讲解“看云观物识天气”讲座。学会秘书处彭海燕为南京北京东路小学竺可桢研究院气象兴趣小组学生辅导讲解“观云测天话气象”科普讲座。

3.特色科普活动-“气象科普校园行”

气象科普进校园,是气象科普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气象科学知识普及到青少年的重要手段。今年3-5月期间,江苏省气象局、气象学会在全省联合开展“气象科普校园行”活动,重点加强对社会特殊群体的气象科普宣传。

省局、省学会组建了“气象科普校园行小分队”。小分队由气象专家和气象科普志愿者组成。重点选择南京市聋人学校,帮助捐建用于进行气象观测的百叶箱及相关气象设备和仪器,为同学建立了一个可以亲自体验、实践的校园气象站。3月22日,“气象科普校园行小分队”来到聋校,向同学们赠送气象科普读物、科普光盘等相关资料。专门邀请省台首席预报员魏建苏为200多位高年级的同学作题为“监视天气、了解大气”的专题讲座。随后,“气象科普校园行小分队”参加了学校气象兴趣小组的第一次活动。气象科普专家彭海燕为学生讲解监视天气的意义、大气层结构和大气探测等相关知识,辅导同学们正确观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5月,聋校260多名师生参观了北极阁气象博物馆。

各市县气象局与当地教育部门合作,走进学校,举办中小学气象科普知识竞赛、专家讲座、参观气象科普基地等活动,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4.举办多场专家科普讲座

周曾奎教授为玄武区红山街道墨香社区的居民讲解“看云观物识天气”讲座。9月17日,省气象学会在南京禄口社区教育中心举办“气候变化与健康”科普讲座。周曾奎教授从气候与人类健康、气象何以致病及其应对措施等方面为社区100多位老年大学学员作了详细的讲解。学会秘书处彭海燕多次为南京北京东路小学竺可桢研究院气象兴趣小组学生辅导讲解“观云测天话气象”科普讲座。

5.组团参加第32届全国气象夏令营

7月下旬,江苏省气象学会组团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32届全国青少年气象夏令营,在开闭营式、演讲比赛以及全程活动中,带队老师尽心负责,江苏营员表现良好。

6.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气象科普宣传

7月中旬,一批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兰州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高校组成的“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小分队相继来到江苏,在南京、徐州、连云港、盐城、镇江、无锡等地开展“美好的家园,共同的梦想”主题科普宣传和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是由中国气象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学会共同主办,继2009年以来已连续举办了五届,成为传播气象科普知识的品牌活动。学会秘书处联系活动安排,准备宣传资料,接待参观,支持和协助活动圆满完成。

7.组织科普作品设计制作工作

在中国气象局首届气象科普作品观摩交流活动中,“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讲解词” 获得二等奖,“气象科普知识系列宣传手册”获三等奖。

学会秘书处与江苏科技馆共同开发的“全球水循环演示模型”,被评为江苏省科协“提升学会能力项目”科普创新重点项目。

四、《气象科学》编辑工作

1.按时完成3期期刊出版

1~6期共发表文章94篇,其中江苏省气象系统14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34篇、解放军理工大学2篇、南京大学16篇、其他单位共28篇,优质稿投稿量和发稿量都有明显增加。

2.加强审稿专家库的建设

目前审稿专家队伍在数量上仍持续增加趋势,已经由2年前的90位增加到近330位,不但涵盖了江苏绝大多数气象专家,还有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知名专家学者,一大批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授、副教授、高工加入到审稿专家队伍。

为了更加准确地邀请专业对口的专家审理稿件,需要深入了解审稿专家的专业领域。为此编辑部向每一位专家发出 “审稿专家信息表”,基本都得到回复。编辑部在综合分析、归纳信息的基础上,分为5个一级领域和41个二级领域,将审稿专家按专业分组。责任编委在选择审稿专家时,远程稿件处理系统可以集中显示该领域的专家供选择。对于个人申请,作者、审稿人和编委推荐的新的审稿专家,编辑部及时筛查,对专业、学历、职称符合要求的被推荐者加入审稿专家库,并完善其信息。

3.编辑部能力的建设

编辑部聘任了一位英语专业八级的本科毕业生和一位气象专业的博士生做编辑,争取在英文编辑质量方面有较大提高。远程稿件处理系统更加稳定和完善,编委会操作基本没有障碍。

4.实现电子优先出版

电子优先出版,是以印刷版期刊录用稿件为出版内容,先于印刷版期刊出版日期出版的数字期刊,目前已经有超过100篇文章先于纸质期刊在知网上优先发表,发表周期平均提前半年。在《气象科学》网站预出版页面,每篇文章都可以全文免费下载,正式出版后,预出版期间的下载量和被引用数量将自动累加。

5.更周到地为作者和读者服务

编制了《征稿细则》,包括作者中英文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插图、参考文献等系列稿件规范和写作指南,发布在期刊网站上,指导作者提高论文写作技巧。

目前在《气象科学》网站注册的审稿专家和作者共有1700多人。每期定版发行后,编辑部通过邮件把论文目录推送给每一位审稿专家和作者,每篇文章可以都自动链接到网站免费下载网页,把我们最新发表的文章及早送到作者、审稿专家手上。

6.加强业务学习

遵照新闻出版总署对于责任编辑继续教育的要求,加强了编辑部人员的编辑出版业务学习,多次参加新闻出版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加强了出版专业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加了与编辑同行交流,走访了上海大学期刊社、中科院生命科学研究所期刊部、气象学报编辑部等多家单位。

7. 保证办刊经费

联办单位提高资助经费并及时到位,办刊经费有了切实保障,基本保持收支平衡。在2013年,提高了专家审稿费,将责任编辑、责任主编的劳动纳入审稿范畴,通过劳务派遣公司聘用两名专职编辑,聘请三名老专家,参加编辑专业培训,更新计算机设备,向专业公司购买网站服务器租用和系统维保服务,购买专业公司校对服务,支付科技出版社挂靠出版的年费,多次派员参加编辑专业技术培训学习。

五、防雷专业技术资格认定、管理工作

1.防雷专业技术考试及资格认定

省气象学会2004年底开始承担全省防雷设计、施工、检测资格认定工作,在省局主管机构的指导和监督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照有关规定,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流程。通过公开报名,资格审核,专业考试,组织专家阅卷,公布成绩,发放证书一系列环节,已连续9年圆满地完成了这项工作。到目前为止全省共颁发设计资格证1048人,施工证1540人,检测证1498人。

1月13日在南信大举办全省防雷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来自全省各地共380人参加。

5月25日在南京举办防雷检测资格考试,共有110人参加。

2.防雷专业资格延续换证(续展)

4-5月,组织全省防雷资格证延续(换证)工作,要求各市气象局分别组织在岗人员进行培训和考试,合格者换发证书。对2010年获得防雷设计、施工和检测资格证的共609人进行了换证。

3.举办防雷技术培训班

5月和12月在南京举办全省防雷设计施工和检测技术培训班,培训内容涉及有关防雷法律法规,防雷技术规范和雷电防护理论技术和方法等内容。来自全省各地的产业技术人员260人参加培训 。

4.进一步规范管理

根据省局《江苏省防雷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要求,进一步强化防雷社会管理职能,改进防雷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认定流程,修改和规范考试大纲和制度。

六、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维护、运行工作

2013年,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共接待参观人次106批次,人数近万人。

作为气象部门的重要展示窗口,在3.23世界气象日、全国科普周等重大活动期间对南京市民免费开放;作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14所中小学、2所幼儿园2000多名学生参观了博物馆; 作为大学课外实习基地,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河海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海洋气象学院都把参观博物馆作为学生职业教育的课堂,今年都分批次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南京亚青会活动期间,配合组委会接待了60组奥运使者家庭。全国人大领导、世界气象组织官员、韩国济州气象厅赴中国交流学习人员等重要领导参观了博物馆并给出好评。

在中国气象局华云科技人员的协助下,博物馆Science On a Sphere系统完成了升级,并对全馆所有电子设备进行了维护和更新,整个场馆保持着良好的运行状态和整洁优雅的环境条件。2014年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将继续做好运行维护和接待讲解工作,发挥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为江苏气象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增光添彩。

六、2014年工作重点

1.召开第十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做好换届工作。

2.按照省科协要求,实施“提升学会服务科技创新能力”计划,提升服务科技创新能力、服务社会和政府能力和服务科技工作者能力。

3.办好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桢苑沙龙等学术交流活动。

4.加强《气象科学》编辑部能力建设,为编委会专家、作者、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按时完成编辑出版工作。

5.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组织科普作品和宣传品创作。

6.做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维护工作和接待工作,带动全省气象科普场馆。

7.根据省局《江苏省防雷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要求,进一步做好防雷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工作。

8.做好省科协、中国气象学会、省气象局年度考核评估工作。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401400179 京ICP备09060741号-2
版权所有 :中国气象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