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首页 > 学会要闻 > 图片新闻

2020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视频交流会成功召开
日期:2020-06-01 浏览量:12796


     2020年5月28日下午,由中国气象学会主办,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学会天气学委员会联合承办的2020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视频交流会通过中国气象局会商视频系统顺利召开。国家气象中心及各省区市和地市县气象局一线业务科技人员及有关单位相关专家参加了交流。

2020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视频交流会

 视频交流会共安排特邀报告2篇、大会报告5篇。国家气候中心丁一汇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陈昊明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2020年夏季中国气候预测背景分析、面向降水精细化预报的区域高分辨率模式降水评估的特邀报告。另外,在会议筹备前期投稿审稿基础上,遴选出了5位代表,分别就暴雨、台风、强对流、模式性能检验等方面分享了各自在相关领域的预报技术经验和认识。丁一汇院士全程听取了报告,并在会议最后讨论中发言,对气象学会联合相关单位组织本次交流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所有报告人所做的工作给予赞扬,并逐一进行了点评,针对每个报告内容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并希望中国气象学会继续牵头推进更多的不同单位参与、多尺度多领域融合的学术交流活动。 

国家气候中心丁一汇院士作特邀报告

 交流会由中国气象学会王金星秘书长主持。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金荣花副司长、国家气象中心毛冬艳副主任等出席。金荣花副司长在致辞中传达了中国气象局党组加强研究型业务工作的统筹部署,对广大一线预报员提出了更多希望:一要充分认识做好天气预报技术总结的重要性,围绕业务能力的提升做好总结和研究,凝练科学问题,这是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水平的重要基础,也是落实研究型业务发展的必然要求;二要与时俱进,抓好预报技术总结工作,进一步加强灾害性天气机理认识和预报技术评估研究,加强对多种模式的精细化评估,加强在大数据挖掘、多源资料融合分析技术、无缝隙衔接的多尺度客观预报方法、人工智能在预报业务中应用等方面的针对性研究;三要全面提升素质,加快转型发展,这是适应新技术发展和调整的需要,也是适应气象预报业务智能精准、客观定量化的需要。
    王金星秘书长表示,“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是学会在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国家气象中心等单位和广大一线预报员及有关专家们的大力支持下,自2018年开始精心打造的一项重要的专题性学术交流活动。这几年已持续性地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和总结预报技术经验的交流平台,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和积极支持。尽管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但广大气象预报预测业务技术人员仍积极参加,投稿数量达到了205篇。经专家评审,共遴选出具有一定水平可以安排的交流报告137篇。此次视频交流会作为学会举办的线上专题性学术交流活动内容之一,受会议形式和时间限制,只能从中选择几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报告进行交流,会后学会还将以适当的方式组织其余报告进行交流。
    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目前在线上出现了很多学术报告活动,学会学术交流部已经在持续关注并梳理线上近期即将开展的有关气象及相关领域学术交流活动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汇总后第一时间通过学会官网和学会微信公众号发布。同时在学会官网上专门设立了“云端气象科技论坛”专区(http://www.cms1924.org/webpage/WebPageDetail_75_108_2860.aspx),在征得报告专家同意后,同步录制了报告视频,并做回看链接,供大家分享。这一举措已经得到了同行专家的认可和支持,也希望更多同行受益。

特邀报告
1. 2020年夏季中国气候与环境背景分析——丁一汇(国家气候中心)
2. 区域高分辨率模式降水评估——陈昊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大会报告
1. 华北地区持续性极端暴雨过程的分类特征——周璇(北京市气象台)
2. 2019年7月23日水城特大滑坡暴雨天气成因——杜小玲(贵州省气象台)
3. 2019年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特征和预报难点分析——王海平(国家气象中心)
4. 2019年广东一次强龙卷天气观测特征分析——黄先香(佛山市气象局)
5. GRAPES-GFS暴雨过程短期预报天气学检验——沈晓琳(国家气象中心)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401400179 京ICP备09060741号-2
版权所有 :中国气象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