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首页 > 学会要闻 > 图片新闻

第七届海河流域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技术交流会在河南新乡召开
日期:2023-03-21 浏览量:3962

 

2023年3月16-17日,第七届海河流域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技术交流会在地处黄河、海河两大流域的河南新乡成功召开。交流会由中国气象学会主办,天津市气象局、河南省气象局、天津市气象学会、河南省气象学会和河南省新乡市气象局联合承办。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气象行业认真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关键之年。流域气象保障工作尤为重要,必须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实抓好。本次技术交流会的举办旨在进一步提升海河流域天气气候以及水文预报预测能力、推进流域气象保障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王金星秘书长主持交流会开幕式

本次交流会围绕海河流域旱涝的监测、预测技术,短期气候预测机理、方法、个例分析,北上台风预报预测技术,灾害性、关键性及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和预警技术,定量降水和强对流天气短临预报预警算法,灾害性天气及流域洪水灾害监测、预警及对策研究,水文气象预报技术,2021-2022年重要天气过程复盘总结等内容进行交流。来自中国气象局各直属科研业务单位、海河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海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等30余家单位的70余位专家及科技工作者参加会议。本次研讨会安排了4个特邀报告、29个大会报告,10篇墙报。国家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许凤雯、河南省气象局正研级高工张霞、海委水文局高级工程师魏琳、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正研级高工邱晓滨为与会代表分别做了题为“国家级流域水文气象业务主要技术进展”“21.7河南特大暴雨环境场异常特征及模式预报评估”“海河流域水文气象融合及洪水预警预报技术实践应用”“对流尺度资料同化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及业务应用”的特邀报告。

本次交流会由中国气象学会王金星秘书长主持开幕式,河南省气象局副局长林勇、新乡市副市长刘军伟、天津市气象局副局长赵玉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一)特邀报告
1.国家级流域水文气象业务主要技术进展——许凤雯(国家气象中心)
2.21.7河南特大暴雨环境场异常特征及模式预报评估——张  霞(河南省气象局)
3.海河流域水文气象融合及洪水预警预报技术实践应用——魏  琳(海委水文局)
4.对流尺度资料同化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及业务应用——邱晓滨(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二)大会报告
1.近5年北上台风造成的海河流域暴雨的天气机理分析与研究——陈  宏(天津市气象台)
2.基于CMA-REPS降水集合预报的海河流域面雨量预报与检验——王  静(天津市气象台)
3.广东2次长连续暴雨过程的季节内振荡特征——纪忠萍(广东省气象台)
4.2021年6-9月海河流域面雨量评估——庄园煌(天津市气象台)
5.环渤海地区下垫面对北上热带气旋强度变化的影响分析——邢  蕊(天津市滨海新区气象局)
6.6月23日雄安新区极端雷暴大风成因分析——陈雪娇(河北省雄安新区气象局)
7.基于双偏振雷达的定量降水估测技术——纪永明(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
8.近60年海河流域夏季降水异常与动力水汽条件变化——郝立生(天津市气候中心)
9.吉林永吉“7.13”暴雨的影响系统诊断分析——尹路婷(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10.热带印-太海温与海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及预测应用——郝钰茜(天津市气候中心)
11.山西两类暴雪过程的雷达特征比较及降雪量估测研究——杨淑华(山西省大同市气象局)
12.基于聚类算法的天津雷暴移动特征分析——姚慧茹(天津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13.一次副热带高压边缘暴雨过程分析——魏  薇(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气象局)
14.近60年海河流域极端面雨量时空分布特征——孙密娜(天津市气象台)
15.2022年7月22日新乡市暴雨过程复盘总结——马倩倩(河南省新乡市气象局)
16.雷州半岛夏季雨滴谱及雷达反演参数研究——周志斌(浙江省武义县气象局)
17.前期太平洋海温与云贵高原土壤湿度对黄河中游9月降水的协同影响——靳莉君(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18.修正的YSU大气边界层方案对华北平原上三次大雾的数值模拟研究——田  梦(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19.基于多源观测资料的雄安一次雾转暴雪分析——刘  姝(河北省雄安新区气象局)
20.天津区域空中生物活动的双偏振天气雷达回波分析——庄  庭(天津气象雷达研究试验中心)
21.一次冷涡影响下的山东强对流分析——崔金梦(山东省气象台)
22.基于滞后集合-变分混合同化雷达资料的对流尺度强降水数值预报研究——董琪如(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23.运城市1981-2021年秋季连阴雨特征研究——赵  华(山西省运城市气象局)
24.天津地区海陆风环流对臭氧污染的影响研究——王万筠(天津市滨海新区气象局)
25.CLDAS产品判识雾和霾的准确性分析和海雾数据融合研究——郭  阳(天津市气象信息中心)
26.中国北方典型地区不同类型云微物理特征分析——吕玉环(天津市武清区气象局)
27.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雷电临近预报方法——张  蕾(安徽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28.基于WRF模式分析高垂直分辨率对环渤海辐射雾模拟的适用性研究——廖云琛(天津市津南区气象局)
29.全球植被对气候因子的空间敏感性——王丹云(天津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三)墙报
1.基于精细化网格渍涝风险气象预报模型研究——彭  端(广东省肇庆市气象局)
2.温州非台风影响的极端降水个例特征分析——章梦臻(浙江省乐清市气象局)
3.偏东风对渤海西岸两次暴雨影响对比分析——张  唯(河北省沧州市气象局)
4.一次雹灾天气过程的三体散射研究——许  晶(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气象局)
5.用五运六气预测2022年全球高温洪水——陈国强(辽宁省大连市气象局)
6.徐州地区极端高温灾害风险评估与分析——席  琳(江苏省徐州市气象局)
7.内蒙古大青山中段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牛永梅(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气象局)
8.天津市东丽区低能见度事件特征分析——史  珺(天津市东丽区气象局)
9.拉尼娜背景下通辽2020年秋季、冬季气候预测失误原因分析——祁雁文(内蒙古通辽市气象局)
10.一次暴雨过程对流尺度集合预报试验研究——林  毅(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401400179 京ICP备09060741号-2
版权所有 :中国气象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