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首页 > 学会要闻 > 图片新闻

2022年全国决策气象服务业务技术交流会
日期:2023-03-27 浏览量:4208

 

2023年3月23至24日,2022年全国决策气象服务业务技术交流会在浙江宁波成功召开。交流会由中国气象学会、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联合主办,浙江省气象局、宁波市气象局协办。

2022年全国决策气象服务业务技术交流会开幕式

决策气象服务尤为重要,2023年全国气象工作会议报告对2023年工作部署,明确指出要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高气象服务保障成效,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体系,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等,都体现了决策气象服务的关键作用。

交流活动在加强服务经验和技术总结分析、促进人员沟通交流、提升服务能力水平、推动服务信息共享和联动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得到了广大科研业务人员的高度认可。会议围绕重大天气气候过程服务回顾和总结分析、重要活动保障和突发灾害应急气象服务经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风险预警与影响预报技术、农业与生态决策气象服务、气象灾害响应和应对机制、决策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平台的建设等内容进行交流。

来自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全国各省(区、市)气象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国防科技大学等60余家单位的120余位专家及科技工作者参加交流会。本次交流会安排了7个特邀报告、32个大会报告,11篇墙报。北京师范大学杨赛霓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张继权教授、国家气象中心孙瑾高级工程师、国家气候中心周兵研究员、浙江省气象台陈海燕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宁波市气象局顾小丽高级工程师、深圳市气象局李明华高级工程师为与会代表做了题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行业应用初探”“多灾种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动态评价技术研究与应用”“国家级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平台介绍与思考”“国内外重大气候事件敏感性与主动性思考”“基于影响的浙江数字化决策气象服务实践”“宁波‘梅花’台风决策气象服务分析与思考”“‘31631’递进式气象服务在深圳2022年5月暴雨过程的应用”的特邀报告。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王金星主持,浙江省气象局副局长潘劲松、中国气象局办公室副主任张柱、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方翔、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高荣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一)特邀报告
1.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行业应用初探——杨赛霓(北京师范大学)
2.多灾种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动态评价技术研究与应用——张继权(东北师范大学)
3.国家级决策气象服务系统平台介绍与思考——孙瑾(国家气象中心)
4.国内外重大气候事件敏感性与主动性思考——周兵(国家气候中心)
5.基于影响的浙江数字化决策气象服务实践——陈海燕(浙江省气象台)
6.宁波“梅花”台风决策气象服务分析与思考——顾小丽(宁波市气象局)
7“31631”递进式气象服务在深圳2022年5月暴雨过程的应用——李明华(深圳市气象局)


(二)大会报告
1.基于智能网格预报产品的天气衍生品设计——齐丹(国家气象中心)
2.基于风险普查成果的公路暴雨灾害风险预报技术——郜婧婧(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3.四川彭州山洪和泸定地震灾害的气象服务案例分析与思考——康家琦(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4.冬奥核心业务系统设计与实现——甘璐(北京市气象台)
5.“8.28”海陀山赛区保障服务总结及思考——李浚河(北京市气象台)
6.舟山市普陀区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技术研究——贾  燕(浙江省气象台)
7.浙江省2022年极端高温事件与预报服务评估——严洌娜(浙江省气象台)
8.城市内涝特征及灾害风险成因分析——郝  莹(安徽省淮河流域气象中心)
9.普查成果在高温干旱监测评估及灾害风险预估中的应用——王胜(安徽省气候中心)
10.同安帆船联赛气象服务保障的实践与思考——陈牧浒(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气象局)
11.近20年来5月份广东省最强暴雨天气过程决策服务总结——舒锋敏(广东省气象台)
12.贵州山区强降雨天气跟进式决策气象服务探讨——石艳(贵州省气象台)
13.多源强降雨灾情可信度智能判别方法——司丽丽(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和环境气象中心)
14.曹妃甸港LNG船靠离泊风险评价和气象影响预报——龙强(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气象局)
15.河南全链条“伴随式”农业气象服务保障技术——韩耀杰(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16.吉林省高温天气气候特征及其过程等级评估——倪惠(吉林省气象台)
17.基于灾情分析的冰雹灾害农业影响预报方法——顾荣直(江苏省气象台)
18.江西省雷灾灾情和闪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及灾情等级划分研究——夏雪(江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19.辽宁省不同地理区域雷电灾害致灾危险性分析——张硕(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
20.宁波“梅花”台风决策气象服务分析与思考——顾小丽(宁波市气象台)
21.2019年海上卫星发射重大活动保障总结——林曲凤(山东省烟台市气象局)
22.气候变化对红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张翠玲(山西吕梁市气象局)
23.2018年陕西省暴雨灾害气象服务效益评估——郑小华(陕西省气象台)
24.台风“梅花”预报影响评估分析及改进建议——刘敏(上海中心气象台)
25.深圳市基层气象服务能力提升的探索与实践——李媛(深圳市气象局)
26.银川市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模式探究——杨文军(中国气象局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
27.应急气象保障服务在重庆北碚“8.21”山火救援中的作用——吉莉(重庆市北碚区气象局)
28.云南省暴雨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在电站及产业园区建设中的应用——周德丽(云南省气象台)
29.近60年黄河上游流域不同强度降水及大气湿润指数变化的新特征——程瑛(兰州中心气象台)
30.基于贝叶斯网络和GIS的热带气旋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黎鑫(国防科大气象海洋学院)
31.城市化对长三角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影响与思考——姜晓玲(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32.京津冀城市群极端高温事件与城市热环境评估——时子童(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三)墙报交流
1.5月9日-13日南方强降雨过程实况监测——王佳(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2.基于微服务的气象服务一体化平台设计与实现——吴丹娃(安徽省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3.全程递进、评估融入──持续暴雨服务思路探讨——江晓南(福建省气象台)
4.广东省气象预警服务质量的定量评估——余小嘉(广东省突发预警中心)
5.新兴县一次暴雨过程预报预警服务效果分析及对策建议——伍小红(广东省新兴县气象局)
6.台风“暹芭”特征分析及决策气象服务总结——庄家辉(广东省阳江市气象局)
7.县级气象部门重大社会活动气象保障服务实践与思考——舒童(河南省修武县气象局)
8.提前关注,强化联动 抢“7.20”龙卷防御先机——陈圣劼(江苏省气象台)
9.绕阳河溃口抢险应急气象服务经验与启示——薄兆海(辽宁省气象局)
10.2022年初夏藏东一次极端强降水过程分析——边琼(西藏昌都市气象局)
11.贺兰山银川段天气气候特征及生态修复建议——何泉(中国气象局旱区特色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风险管理重点实验室)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401400179 京ICP备09060741号-2
版权所有 :中国气象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