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首页 > 学会要闻 > 图片新闻

2023年全国气象服务技术交流研讨会在杭州成功举办
日期:2023-12-13 浏览量:4215

 

2023年全国气象服务技术交流研讨会于2023年12月6-7日在杭州成功举办。

研讨会开幕式

来自中国气象局各直属科研业务单位、各省(区、市)气象局、相关高等院校及企业等60余家单位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业务骨干100余人参加交流活动。本次研讨会分别从公众气象服务(全媒体气象服务)技术、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含满意度评价);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方法、技术与实践探索;交通、森林草原火险、健康、旅游等专业气象预报服务技术与创新;新能源气象服务技术创新与服务拓展;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技术与机制探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等6个主题开展交流,共安排了大会报告6个,交流报告29个,墙报11篇。

此次交流研讨会的目的是促进全国气象服务业务单位之间的技术交流,不断提升全国气象服务技术能力和水平。会议主旨,一是要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围绕“国之大者”做好服务,以服务国家、服务人民为根本宗旨,推进气象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美好生活提供多元高效的气象服务;二是要提高服务成效,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体量越来越大,经济社会系统对气象影响的敏感性和关联性越来越强,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旺盛,迫切需要我们从部门、行业、公众需求的角度去考虑供给,从专业服务收益和社会满意度的角度去评估服务成效。

研讨会现场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裴顺强、浙江省气象局副局长葛小清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王金星主持大会开幕式。

本次交流研讨会由中国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共同主办,中国气象学会公共气象服务委员会、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承办。



附:会议交流报告

大会报告
1.针对“一带一路”物流运输保障的智慧化多式联运气象服务技术—张国平(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2.气象服务综合分析应用平台建设与应用—惠建忠(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3.成都大运会观测预报互动天气监测服务—郭建侠(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4.北京花粉公众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模式初探—叶彩华(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
5.湖北省风能太阳能资源利用与保护气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成驰(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
6.南亚东南亚地区水电气象服务经验探讨—唐盛(云南省气象服务中心)

交流报告
1.浙江省地表太阳辐射估算及预报技术研究—顾婷婷(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
2.基于新观测技术的太阳能资源短临预报方法研究—叶冬(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3.南昌市电力负荷特征及其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研究—阙志萍(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
4.“三微一平台”数智化气象服务探索与实践—渠寒花(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5.“云+端”架构的贵州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智能服务生态建设—李进讷(贵州省气象信息中心)
6.人工智能技术在气象服务应用领域的探索研究—于廷照(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7.基于深度学习的供热负荷预测气象服务技术研究—苗芮(天津市气象服务中心)
8.风雨哨兵-零代码、搭建式的临灾预警平台,助力专业服务提质增效—方亚华(北京思湃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9.基于“云+端”的新国突能力提升与思考—宋瑛瑛(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10.基于SVG的预警科普产品创新技术研究应用—郑雯婧(浙江省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11.广东省预警信息靶向发布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张永华(广东省气象服务中心)
12.深圳市预警短信精准靶向发布体系建设与应用—蔡伟源(深圳市气象局)
13.国家级公路交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及应用—李蔼恂(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14.公路交通暴雨灾害风险预报技术—郜婧婧(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15.高影响天气对辽宁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影响研究—张萌萌(辽宁省气象服务中心)
16.基于机器学习的高速公路浓雾无缝隙短临预报—周建平(安徽省气象服务中心)
17.面向飞机试飞场景的气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李静(上海市气象服务中心)
18.农业巨灾保险气象理赔指数设计—洪文平(江西省鹰潭市气象局)
19.江苏乳业气象服务探索与实践—史潇(江苏省气象服务中心)
20.“气象+旅游”构建武夷山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李长顺(福建省气象服务中心)
21.平潭海岛旅游气候特征分析—余文馨(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气象局)
22.宁夏星空旅游气候适宜度评估和预报服务—缑晓辉(宁夏气象服务中心)
23.探索“后冬奥”气象服务冰雪经济新模式—胡雪(张家口市气象服务中心)
24.2011—2020年金华城市生态气候环境绿色宜居性评价研究—冯晓钰(浙江省金华市气象局)
25.深挖生态旅游气候资源  助力地方绿色经济发展—黄英伟(黑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
26.2023年深圳汛期“预报+科普”服务模式创新性及服务效果—李海龙(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
27.基于PPT的气象服务产品智能化制作初探—周振华(厦门市气象服务中心)
28.人工智能在公众气象服务的新尝试——AI手语全媒体气象服务—胡  康(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
29.基于行业气象服务的科研与业务融合机制研究—裴克莉(山西省气象服务中心)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401400179 京ICP备09060741号-2
版权所有 :中国气象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