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首页 > 学会要闻 > 图片新闻

首届气象风险与保险论坛在珠海成功举办
日期:2024-01-17 浏览量:3591

 

2024年1月10-12日,首届气象风险与保险论坛在珠海成功举办。

中再巨灾风险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卢大伟副总经理、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所张峭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杨汭华教授、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研发中心李晓翾总经理、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周述学正高工、国家气候中心风险管理室王国复正高工、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数据应用室曹磊高工、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申彦波正高工、中国人寿财险股份有限公司农险部戴雪冰总经理、广东省气候中心唐力生正高工、湖南省气象服务中心黎跃勇高工、深圳昆特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李润朝产品经理应邀做了精彩的大会特邀报告。

论坛现场


来自中国气象局各直属科研业务单位、各省(区、市)气象局、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民航系统及相关企业等110余家单位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业务骨干、在校师生270余人参加交流活动。本次交流会围绕气象科技为保险业风险减量服务模式与路径、气象影响与服务效益评估、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研发与应用等主题开展交流研讨,共安排特邀报告12个,分论坛报告54个,墙报51篇。

墙报交流

中国气象局科技司臧海佳副司长、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车慧正副院长、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唐予翔副总经理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广东省气象局常越副局长出席论坛开幕式,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气象风险与保险联合开放实验室赵艳霞研究员主持了论坛开幕式。

会议同期还举办了圆桌论坛,就气象风险与保险的实践与探索进行讨论。中国气象局减灾司张迪副司长,广东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常越副局长,广东省气象局技术总师、广东省气象防灾减灾协会会长杜尧东研究员,中国气象局公共服务中心科学主任陈云峰,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赵元凤教授受邀参加。

本次论坛由由中国气象学会、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再巨灾风险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气象风险与保险联合开放实验室主办,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承办,《应用气象学报》、《中国农业气象》编辑部、深圳市昆特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附:会议交流报告

特邀报告
1.中国台风巨灾模型研发及应用实践—卢大伟(中再巨灾风险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2.推进农业保险与风险减量联动发展—张峭(中国农业科学院信息所)
3.农业保险对农业产业链培育的影响—杨汭华(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4.气候变化对保险业的影响分析—李晓翾(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研发中心)
5.趋利避害、风险减量——人工影响天气与保险行业融合探索—周述学(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6.客观化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关键技术研发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王国复(国家气候中心风险管理室)
7.保险业中气象数据资源的挖掘与应用—曹磊(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数据应用室)
8.新能源更高质量发展中的气象问题、挑战与思考—申彦波(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9.气象指数保险助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戴雪冰(中国人寿财险股份有限公司)
10.气象指数保险实践中的难点与思考—唐力生(广东省气候中心)
11.建立财产保险风险减量气象服务体系的湖南探索—黎跃勇(湖南省气象服务中心)
12.农气保险服务SAAS平台构建与应用探索—李润朝(深圳昆特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分论坛报告
主题1:气象科技为保险业风险减量服务模式与路径
1.新能源气象发电指数保险在电力行业绿色转型中的应用—郭磊(广东能源自保公司)
2.西北太平洋台风巨灾风险评估模型及行业应用—陈佩燕(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
3.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台风巨灾模型研发技术路线—宫婷(中再巨灾风险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4.随机台风事件集模型和相关方面的工作—段忠东(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5.遥感技术在农业保险业务中的应用—范锦龙(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6.基于不同方法的城市暴雨积涝灾害风险评估的对比分析及检验研究—扈海波(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
7.气象科技为人参气象风险减量服务模式初探—袁福香(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8."天气衍生品设计及应用-以温度为例"—齐丹(国家气象中心)
9.一种冰雹灾害评估方法的构建和校验—李丽丽(贵州省山地气象科学研究所)
10.加强气象指数保险评估,做优风险减量气象服务—杨栋("宁波市生态环境气象中心")
11.保险气象服务业务平台开发方案与系统架构设计—孙贞(青岛市气象局)
12.石家庄城市暴雨保险理赔的气象因子分析及风险预测—阎访(石家庄市气象局)
13.2000-2022年浦东新区植被生态质量气象遥感评估—陆佳麟(上海市浦东新区气象局)
14.基于天气指数的绿色能源企业发电收入损失补偿保险设计探讨—闫研(河南省濮阳市气象局)
15.基于对流性局地性大风天气识别技术的保险风险管理研究—王骏(北京弘象科技有限公司)

主题2:气象影响与服务效益评估
1."气象条件对我国农业经济产出的影响研究"—肖芳(中国气象局气象发展与规划院)
2."农业气象服务效益定量评估模型研究初探—以河南省大田作物为"—张晓美(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3.气象+金融的探索—温州气候贷设计及改进—郑峰(温州市气象局)
4."“保险+气象”增值服务模式的探究与实践"—史敏涛(浙江省台州市气象局)
5.高温热浪对新疆城市居民健康影响评估及灾损风险模型构建—王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候中心)
6.近60年广西北部湾红树林生态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分析—黄雪松(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
7."百香果气候品质等级评价模型"—李丽容(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8."中国天眼基地强降雨诱发地质灾害影响评价"—唐红忠(贵州省黔南州气象局)
9.基于深度学习的航空器颠簸预报方法及实现—罗娅(民航贵州空管分局)
10.台风巨灾模型在上海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智慧气象服务中的应用—王芃(上海市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
11."海洋渔业捕捞气象预警标准化试点项目效益评估"—陈义(上海海洋中心气象台)
12.基于人工防雹案例的气象科技为保险业风险减量服务模式探讨—李然(云南省富民县气象局)
13.气象要素对贵州省电力影响及效益评估初步探索—龙叶(贵州省黔西南州气象局)
14.WBGT指数在2022年厦门马拉松气象服务中的应用—胡星月(厦门市海沧区气象局)

主题3: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研发与应用
1."浙江省农业天气指数保险工作及问题对策"—吴利红(浙江省气候中心)
2."安徽主要粮食作物天气指数保险模型研究与产品应用"—杨太明(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
3."上海浦东地区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研究及其效益评估"—韩晶晶(上海市浦东新区气象局)
4."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推进区域性农业大灾风险损失分摊体系融入国家灾害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建设创新研究"—蒲成毅(中央财经大学)
5.延安苹果政策性农业保险高低风险区划分—孙智辉(延安市气象局)
6.广东省台风巨灾指数保险产品研发、应用及思考—郑璟(广东省气候中心)
7.湖南油茶低温冻害特征分析及天气保险指数构建—江涤非(湖南省气象服务中心)
8.精准产量评估技术在产量保险中的实践应用—以安徽省埇桥区旱涝气象灾害为例—贾成朕(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科学研究所)
9.气象灾害对忻州农业影响的风险评估及保险模式探讨—马子平(山西省忻州市气象局)
10.简论政策性天气指数农业保险的需求及市场运营模式—叶平(中山市气象局)
11.基于甘肃农业气象灾害的气象指数保险探究—李伟栋(甘肃省气象学会)
12.江苏省茶叶低温冻害气象指数保险费率厘定研究——以南京为例—刘佼(南京市气象局)
13.石家庄樱桃低温冻害天气指数保险纯费率的厘定—刘思廷(石家庄市气象局)
14.云南省咖啡寒害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设计研究—薛霖(云南财经大学)
15.牧草干旱天气指数保险产品设计与费率厘定—朱彩霞(北京林业大学)
16.2022年湖南早熟棉花的高温影响及天气指数保险研究—李好(湖南省气象服务中心)
17.广东省台风灾害风雨灾损分离方法—刘蔚琴(广东省气候中心)
18.重庆晚熟柑橘冻害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设计研究—唐余学(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19.南珠养殖气象保险指数产品设计—宋洁慧(北海市气象局)
20.我国种业保险的问题及对策思考—刘莉(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1.品质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设计——以房山酿酒葡萄为例—黄蕾(北京市气候中心)
22.基于作物水分亏缺指数的环渤海地区鲜食葡萄干旱风险评估—肖楠舒(辽宁省气象服务中心)
23.极大风风速场重建在海水养殖保险中的应用—柳婧(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
24.肇庆市鼎湖山风景区气象风险指数研究—梁倩敏("肇庆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25.杨梅采摘期降雨气象指数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黄新(慈溪市气象局)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401400179 京ICP备09060741号-2
版权所有 :中国气象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