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至30日,中国气象学会第29届理事会卫星气象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在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盛大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气象学会卫星气象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广东省气象学会以及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联合承办。会议汇聚了我国卫星气象学领域的杰出专家学者和青年科学家共100余人,他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为推动卫星遥感技术的创新应用和我国卫星气象学事业的进步擘画宏伟蓝图。

会议代表合影
3月29日上午,会议在庄重而热烈的氛围中开幕。开幕式由王劲松主任委员主持。中山大学戴永久院士、广东省气象局庄旭东局长以及中国气象学会四级职员刘文泉等嘉宾受邀出席并致辞。戴永久院士在致辞中强调了卫星气象学在现代气象研究和灾害预警中的重要性,并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庄旭东局长则从大湾区气象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阐述了卫星气象学技术在提升气象预报准确性和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关键作用。刘文泉处长详细介绍了中国气象学会百年历程及其分支机构的管理办法,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背景信息。开幕致辞后,与会专家共同参与植树活动,象征着携手为卫星气象学专委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绿色活力,共筑美好未来。
随后,会议正式进入卫星气象学战略发展研讨会环节。研讨会由胡斯勒图主任委员主持。王劲松、胡斯勒图两位主任委员分别就专委会前期工作成果及2025年工作计划进行了详细阐述。在他们的引导下,全体专委会委员与青年科学家汇聚一堂,围绕卫星气象学前沿技术与应用、卫星遥感数据处理与关键核心技术、人工智能(AI)与大数据技术在卫星气象学中的创新应用、商业小卫星等关键发展方向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专家们踊跃发言,深入探讨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机遇,为卫星气象学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诸多宝贵的思路与建议。
中国气象学会卫星气象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于29日下午和30日上午顺利举行。本次学术年会精心设置了7大专题,涵盖天气与气候、多圈层、大气环境、遥感技术、遥感机理、数值预报、辐射校正等多个前沿领域,共安排了28个委员报告和34个青年科学家报告。在各专题环节中,委员们纷纷带来精彩纷呈的报告,深入分享了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丰富实践经验。与此同时,青年科学家们也踊跃参与,以“快闪”报告的形式,生动展示了他们在卫星气象学领域的创新性研究与前沿探索。通过与资深委员的深度交流与互动,青年科学家们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与专业指导,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筑牢了根基。专委会对青年科学家的高度重视与悉心培养,不仅有力推动了我国卫星气象学领域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更为我国在国际卫星气象学领域的长远布局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会议现场
经过两天的深入研讨与学术交流,本次卫星气象学专委会第一次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圆满落幕。会议不仅为我国卫星气象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高端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更通过战略研讨会和学术年会的丰富形式,精准锚定了卫星气象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力地推动了卫星气象学与多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为我国卫星气象学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