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首页 > 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中国气象学会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思路
日期:2018-01-23 浏览量:13031

在中国气象局党组的支持和指导下,按照中国科协、民政部和学会理事会的有关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围绕气象事业发展重点需求,积极推动学会改革和党建工作,强化“四个服务”职责,锐意进取,履职尽责,顺利完成了全年各项重点任务。

一、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旗帜鲜明讲政治,完善制度助发展

1.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保持新时代学会工作正确方向。按要求积极参加局党组、中国科协组织的专题学习班、培训班以及气科院党委组织的统一学习。秘书处党支部专题学习讨论4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按照气科院党委要求做好党支部“两学一做”活动和作风建设工作,组织全体人员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展。强化党员意识,为党员统一购置党章、党徽、党旗,利用新媒体宣讲,要求全体党员统一思想认识,讲政治、守规矩,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廉洁自律。研究推进学会功能性党组织建设,明确新时代学会发展方向。

2.学会会议制度位阶有序,决策有效。及时学习传达中央和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局有关重要文件精神,组织召开理事会会议1次、常务理事会3次、理事长和秘书处办公会15次;组织召开了学会改革专题研讨会及全国气象学会秘书长会议和学科委员会工作会议,研究推进学会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学会会议制度位阶有序、决策有效。年初接受中国科协深化改革督导组督导,获得好评。

3.加强自身建设,促进学会办事机构和分支机构健康发展。按照新的学会组织通则要求修订完善了本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和表彰办法并开始试行。加强兄弟学会调研,进一步加强与气科院沟通,推动内部机构服务职能优化、专职工作人员竞聘上岗、聘用人员管理制度完善等方面的改革,修改完善秘书处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报送中国气象局。秘书处月例会、周办公会制度进一步完善。

二、扎实努力履职尽责,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提升学会“四个服务”能力。

(一)服务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有新发展,促进气象科技人才更好成长。

1.完善奖励工作,完成各类奖励评审和人才举荐。完成学会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成果奖、气象科学技术进步奖在国家奖励办的备案,组织完成2017年申报评审工作, 41项成果申报其中13项获奖;完成第十七届(2016-2017年度)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申报组织工作,33人申报其中5人获奖;评审结果得到行业认可并在年会开幕式上颁奖,影响良好。完成两院院士、中国科协创新争先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创新争先奖候选人(集体)及科协各类人才奖励推荐工作,张强(甘肃)、陆其峰获得创新争先科技奖状。

2.积极争取科协项目支持,推动人才发展和能力提升。连续三期成功争取到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专项,一期2人完成中期评估、二期2人顺利实施、三期2人已正式启动。首次成功获得青年科学家论坛1项、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项目1项、青年科学家参与国际组织项目2项、学会综合治理能力改革与提升项目1项,均已按计划完成年度任务;组织申报其他项目10余项。顺利完成中国科协提升创新和服务能力专项三年任务,完成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计划项目和精品期刊项目年度任务。2017年获得科协各类专项支持经费300多万元。

3.持续推进会员服务信息化,多种方式发展会员。会员注册系统、会议系统、评奖系统、收费系统以及期刊网站、科普基地管理平台等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会员服务更加便捷。多种方式发展会员,个人会员19000余人,其中个人注册缴费会员已近1500人,较上年增长超过15%。强化学会日常宣传,编发会员工作手册1本、会讯3期,及时发送全体理事和注册会员,受到好评。及时做好各类网站服务器和办公网络的迁移维护工作,按照有关部门要求做好网络安全维护工作,年内没有发生网站恶意攻击事件。学会统计、决算、年鉴工作获得科协表彰。组织会员参加中国科协乒乓球比赛获得团体第五名和优秀组织奖。

(二)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有新进展,气象科技交流综合平台建设效果进一步显现。

1.搭建多层次多领域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平台,成效明显。面向气象事业发展打造学会高水平学术综合交流平台成效进一步显现,9月在郑州成功举办第34届年会,设立21个分会场,3个交叉学科分会场及青年论坛、科普论坛和谢义炳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专场等,参会超过1300人,同期举办了科技成果展和期刊展。围绕一带一路、东盟合作、两岸合作等国家战略搭建交流平台取得新进展。推动国际交流,与韩国、日本学会联合举办第二届亚洲气象大会,鼓励会员和期刊参加美国气象学会年会交流和展览;积极推动海峡两岸科技交流,组织完成第六届海峡两岸民生气象论坛,两岸代表160余人参会;主办和支持陕西农高会第四届农业与气象论坛、东盟博览会防灾减灾论坛、中国湖泊论坛等国家级论坛及第三届中亚气象论坛。积极推动区域和交叉学科气象科技交流,支持东北雨雪冰冻、环渤海海洋气象、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等区域性论坛,组织有关学科委员会推动交叉学科交流,协助筹办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研讨会、2018年全国数值预报研讨会等活动。通过组织搭建更多学术交流平台,大力促进气象科技交流,支撑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的同时,提升学会影响力。

2.《气象学报》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文版综合评分升为中信所CJCR大气科学类期刊第一名,入选 “2016年度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和“2017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英文版双双获得“2017年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英文版采用先进的XML排版技术,排版质量与国际一流刊物媲美,刊载量大幅提高;开展了电子书、思维导图等增强出版活动,下载量攀升。英文版参加第97届美国气象学会年会展会,与国际前沿学者的交流得以加强。《气象学报》的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稳步提升。

3.促进成果转化和参与创新驱动助力发展有成效。3月底在广州成功举办2017年气象现代化建设科技博览会,上百家知名企业参展。5月中旬积极参与组织首届气象科技活动周,9月底在郑州第34届年会期间举办科技成果展和期刊展,50余家企业和期刊参展。组织科技人员围绕试点城市需求开展科技咨询,组织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项目,助力六盘水精准扶贫攻坚。

(三)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有新手段,气象科普工作方式不断创新。

1.积极参加气象科普主题活动,不断扩大气象科普品牌活动影响力,获得中国科协优秀科普工作单位表彰。牵头成立大学生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联盟,成功组织2017年大学生志愿者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大型科普活动,十余个高校的20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世界气象日期间,联合组织中国气象局园区开放,万余人走进中国气象局了解气象知识;联合16个省级气象学会举办以“仰望天空 观云识天”为主题气象科普系列报告会30余场;举办气象知识现场竞赛,受到小朋友们的热烈欢迎。气象科技活动周期间,联合举办第三届全国气象科普讲解大赛,推荐信欣等3人参加“2017年全国科普讲解大赛”并获全国一等奖;联合山东、西藏等9个省级学会和中科院大气所等20家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开展以“探索气象卫星的奥秘”为主题的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公共场所的系列科普活动;与中国天气网合作,以“玩转气象卫星、探索空间天气”为主题开展有奖知识问答,近40000人次参与。

2.加大校园气象科普力度,打造精品示范校园气象站项目。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举办2017年校园气象站辅导员培训班,全国130余位代表参加;顺利举办第36届全国青少年气象夏令营,全国180余位营员参加。首次举办“我爱家乡的云”青少年摄影大赛活动。与农科院附小和汇文实验中学联合,启动示范校园气象站和校园气象课程建设,推动全国校园气象科普工作;在北京101中学怀柔校区举办气象科普嘉年华活动,让学生们在玩中学习到气象科学知识。

3.加强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管理,提升基地服务全民气象科学素养能力。配合科技司,向教育部推荐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广州市花都区气象天文科普馆、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贵州黔东南州气象台等三家单位入选并获得资助;组织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调研和实地检查,启动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规范编写;组织推动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在重大科普活动中开放并联合举办气象科普活动。

4.搭建科普产品资源平台,联合社会力量培育科普市场。设计开发建设“科普气象”品牌网上商城,吸引社会力量入驻并提供科普产品。开发气象科普产品取得较大进展,联合各方形成五大类近200种科普产品。加强气象科学传播专家队伍建设,吸收更多专家参加气象科学知识普及。

(四)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有新拓展,学会第三方评估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

1.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受肯定。受科技司委托,顺利完成2017年中国气象局野外科学试验基地24个基地的专家评审和7个基地的实地考察评估工作;顺利完成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整改评估工作,获得各方肯定。拓展并完善科技评价和咨询工作,首次作为第三方组织完成科技成果评价2项,完成气象学科发展科技前沿动态调研报告2份。

2.开展特色气候资源论证,助力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继续推动地方特色气候资源评估论证工作,联合六盘水市政府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凉都˙六盘水-气候˙养生˙旅游论坛”,秦大河院士、IPCC第二工作组主席Hans教授和副主席Fischlin教授、国际山地综合开发中心(ICIMOD)Philippus博士等受邀出席,为推动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和精准扶贫工作出谋划策;9月受浙江文成县政府委托完成浙江文成气候养生福地专家论证工作。截止目前,已完成8个市(县)特色气候资源论证,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3.积极参与科协高端科技咨询。2017年1月推荐专家参加“2017年中国科协预防与控制生物灾害分析研讨会”,是每年受邀参加的高层次科技咨询活动之一。

三、2018年主要工作思路

按照中央加强群团工作的有关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服务”重要指示精神,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在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任务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是结合实际学习十九大精神,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和中国气象事业发展需求,深入思考学会未来发展存在不足;二是学会党建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尚未按照中国科协要求完成学会层面功能性党组织的建立;三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尚显不足,学会服务能力特别是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还可加强;四是学会秘书处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队伍缺编和工作活力还可进一步加强。

2018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战略部署和推进学会深化改革和健康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学会换届的重要之年。,主要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是:一是加强十九大精神的深入学习贯彻和深入思考,推进专题研讨和更加广泛的多学科交叉学术交流,发挥学科委员会和更多专家的咨询作用,推进学会更好发展;二是在中国气象局和中国科协指导下,做好学会换届筹备工作,选举成立学会第29届理事会、监事会、学会党组织,进一步加强学会党建工作,完善学会治理结构;三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服务”要求,落实好理事会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积极承接更多转移职能和委托事项,服务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助力气象事业发展;四是结合民政部新一轮社会组织评估,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学会工作流程和相关制度,梳理学会秘书处内部管理规章,深入研究学会秘书处深化改革方案,争取各方支持,多种方式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加入,激发队伍活力,提升学会秘书处队伍整体水平,争创5A学会。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401400179 京ICP备09060741号-2
版权所有 :中国气象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