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2-23日,由中国气象学会主办、中国气象局支持、安徽省气象局和安徽省气象学会承办的“2018年全国气象科普教育论坛”在安徽省宿州市举行。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王金星主持开幕式,宿州市副市长吴继承和安徽省气象局副局长胡雯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长、科技老师、气象科技工作者、教育专家和新闻媒体等150余名代表共聚一堂,交流经验,探讨推进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工作的途径和举措。
图1 2018年校园气象科普论坛开幕式
图2 2018年校园气象科普论坛活动现场
本次论坛以“未来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的发展方向”为主题,邀请了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中国气象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许小峰、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胡卫平和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周荣庭分别围绕《气象科技发展的脉络与趋势》、《中小学创客与STEM融合的课程体系的建构与实践》和《新媒体在科学教育中的创新实践》作特邀报告。同时,论坛围绕5个话题进行分论坛讨论,对校园气象科普教育进行全面、深入地探讨,各位嘉宾畅所欲言,为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的发展献计献策。
图3 许局长作特邀报告
在“未来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的发展方向”分论坛中,从事教育研究的专家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角度出发,认为学生的科学教育应注重发展核心素养,注重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型思维的开发,小学科学课程应根据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分阶段进行,循序渐进,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深度理解科学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事校园气象教育工作的校长立足本校实际介绍了未来校园气象科普实践活动的计划;气象部门从事校园气象科普工作的专家则交流了对校园气象科普工作的实践与思考,建议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注重校园气象站的建设以及合理利用社会化资源,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图4“未来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的发展方向”分论坛现场
在“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经验交流”分论坛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园气象科普优秀校长们分享了他们开展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的经验和具体做法。
图5“ 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经验交流”分论坛现场
在“校园气象科普校本教材开发及应用”分论坛中,气象科技工作者与教育系统专门研究科普教育的嘉宾们一起对在开发适合自己教学的校本教材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经验、新媒体的运用和资源的整合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图6 “校园气象科普校本教材开发及应用”分论坛现场
在“校园气象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上海经验”分论坛中,来自上海5个区的学校代表分享了他们在校园气象与农业、传统文化、互联网、环境保护等学科相融合的成功经验,甚至在气象科普融入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也开展了积极探索,给与会代表留下深刻印象。
图7 “校园气象与其他学科相融合:上海经验”分论坛现场
在“校园气象科学实践与社会资源利用”分论坛中,来自学校的老师、企业经营者和气象科普工作者也发出了声音,做好校园气象科普,需要充分整合教育部门、气象部门和社会多方资源,加强部门间和学校间的联动,增进合作,让优质的课程资源和科普资源服务于学生,合理利用好新媒体,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
图8 “校园气象科学实践与社会资源利用”分论坛现场
图9 论坛现场互动
论坛期间,全体代表参观了全国校园气象科普示范学校—安徽省宿州市第二中学,学校除建有校园气象站、校园气象站数据中心、科普长廊和气象社团活动室外,多年来坚持创办《地理·观天下》报刊,出版《地理文艺浪漫语录集》,让代表们真实地感受到校园气象科普工作可以做得更加细致、可以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图10 2018年校园气象科普论坛代表参观宿州二中
论坛开幕式上,中国气象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还对校园气象科普优秀校长和校园气象优秀科普资源包进行了表彰,共有40位优秀校长和10个校园优秀科普资源包获奖。
图11 校园气象科普优秀校长
图12 校园气象优秀科普资源包获奖代表
本次论坛让代表们感触深刻,纷纷表示:没有一个成功可以复制,但所有成功经验都可以借鉴,通过本次校园气象科普论坛的学习和交流,要将全国各地开展校园气象科普的成功经验带回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我国校园气象科普教育历史悠久,在青少年中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提高青少年科学探究能力,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2016年由中国气象学会牵头举办首届校园气象科普教育论坛。今年再次相聚,旨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动校园气象科普教育的健康发展,提高广大青少年防灾减灾意识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增强青少年气象科学素养。致力于校园气象科学教育的各方力量,将共同努力,推进校园气象进入新时代,共铸校园气象新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