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出门见冰进腊月
日期:2013-02-12 浏览量:19338

每年1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285度时,交“小寒”节气,“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小寒”节一到,大地原来积蓄的热量已耗散到低值,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严寒天。这时,北京的日平均气温一般在-5 ℃上下。东北北部地区日平均气温已在-30 ℃左右,午后最高气温平均也不过-20 ℃。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北纬45度以北的地区以及藏北高原,日平均气温在-20 ℃上下。而秦岭、淮河一线日平均气温则在0 ℃左右。而此线以南,没有季节性的冻土,冬作物也没有明显的越冬期,田野里菜苗、麦苗及树木是绿色的,仍充满生机。祖国的冬季气候,南北差异如此之大,每每观之,总被大自然美妙神奇的力量折服。“小寒”是腊月的节气,古人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腊的本义是“接”的意思。古人取新旧交接之义。腊,也指一种祭祀活动。在此月,古人善始善终的思想得以展示。进入腊月要进行重要的“腊祭”活动。如《礼记?月令》中“祭礼”条云:“季冬十二月(指腊月),天子要命典礼官吏举行大傩祭礼”。“腊祭”其义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记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并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二是祭百神,酬报他们一年之中为农业所做出的种种功劳。三是人们终岁辛劳,此时农事已息,借此游乐。因而,自周代以后,“腊祭”之俗历代有之,各阶层人等,从天子、诸侯到平民百姓,都要行此俗。“腊祭”多在宗庙、家庙中进行,也有的在郊外进行,祭祀对农业起着重要作用的神灵。直至今日,一些乡村仍在沿袭着这种习俗。

不过,话又说回来,寒又如何?暑又如何?年年岁岁,暑去寒来,这正是大自然的美妙所在,是一种无法抗拒与扭转的自然规律。“小寒”的来临,也意味着万物开始活动起来。俗语云“小寒”有三候,一候大雁开始调头,朝北方而去;二候喜鹊开始筑巢;三候野鸡开始叫了。表明“小寒”始则阳气发。虽说阳气上升,但寒冷仍是不得不防啊。俗话说“寒从足下生”,所以,自“小寒”起,要想有个健康的身体,就要先保护好我们的脚,千万不能让它受凉了。

小寒节气正处于“三九”寒天,是一年中气候最冷的时段。俗话说:“夏炼三伏,冬炼三九”,此时正是人们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大好时机,但要注意锻炼的方式和方法。首先,锻炼前要进行热身活动。因为这时气温较低,体表血管遇冷收缩,血流缓慢,肌肉的粘滞性增加,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降低,极易发生运动损伤。其次,冬季运动科学换气很重要,宜采取鼻吸口呼的换气方式。因为鼻腔粘膜有血管和分泌液,可对吸入的冷空气起到加温作用,并可阻挡空气里的污染物及细菌进入呼吸道,从而对呼吸道起到保护作用。再有,冬季清晨不但气温低,而且空气层稳定,大气污染严重,有时还有大雾、大风,因此冬季晨练前,最好能看看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晨练气象指数预报,它会告诉你早晨气象条件是否适宜晨练。

严寒季节养成搓手的习惯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因为搓手可生热,感到温暖。经常搓手,一能锻炼手指,使手指更加灵活自如,对大脑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二可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预防冻疮发生;三是对于生活与工作在室内的人,经常搓手,可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预防感冒。

此节气还应防止冷辐射对身体的伤害。所谓冷辐射也就是低温辐射,冬季物体温度较低,所以人体靠近它时,往往会感觉冷风飕飕的。据环境医学研究,在严寒的季节,我国北方室内气温与墙壁温度有很大差别,墙壁温度比室内气温一般要低3℃—8℃。当墙壁温度比室内气温低5℃时,人在距离墙壁30厘米处就会产生寒冷的感觉;当墙壁温度比室内气温低6℃时,人产生寒冷感觉的距离则可增加到50厘米。这就是冷辐射造成的。人体组织受到冷辐射的作用后,局部组织就会出现血液循环障碍,神经、肌肉活动缓慢且不灵活。全身反应则表现为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尿量增加,感觉寒冷。这样一来,就会使原来患有心脑血管病、胃病、关节炎的人,可能诱发心肌梗塞、脑梗或脑出血以及胃出血、关节疼痛等冷辐射综合症。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401400179 京ICP备09060741号-2
版权所有 :中国气象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