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气象日

首页 > 气象科普 > 世界气象日

2021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
日期:2022-08-30 浏览量:17634

 

为纪念第61个世界气象日,全国各级气象学会围绕2021年世界气象日主题“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面向社会公众,发挥气象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的作用,汇集各方资源,努力创新气象科普的内容与形式,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气象科普主题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世界气象日期间,中国气象学会组织全国各级气象学会、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组织线下+线上主题活动,受益人次达400多万人次,活动赠送气象科普产品数量达12800余件。

海洋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面积,它是影响全球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因子,也是气候变化的关键角色。今年世界气象日设立“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这一主题,旨在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海洋、气候和天气三者间不可分割的联系,引导公众关注气候变化、海温异常、热带气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等社会热点话题,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这颗蓝色星球并增强守护意识。这些满足公众需求、体现气象特色的科普活动,进一步提升了世界气象日的公众认知度。

一、举办第八届全国气象科普系列报告会,增强气象科普品牌活动影响力

围绕世界气象日主题,中国气象学会联合北京等28个省(区、市)气象学会和河北巨鹿县天文气象科普馆等9家综合类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动员了40余位气象科技传播团队的专家,共同举办第八届全国气象科普系列报告会,共举办了60余场讲座。各地在落实好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前提下,走进科技馆、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企业,通过线下讲座、直播互动、视频录制等多种形式开展气象科普活动,受益人数达181万以上。气象专家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海洋和全球气候变暖”“解密调节天气和气候的海洋世界”“观天听海话气象”等为主题,向学生和社会公众讲解了相关的气象知识。报告会内容新颖、贴近公众,各个会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现场听众与专家互动踊跃。

1.气象科普走进中科院大讲堂

“海洋变暖了多少?海洋如何‘吞’和‘吐’热量?海洋在变咸还是变淡?海平面上升了多少?”围绕大家感兴趣的话题,2021年3月27日,中国气象学会联合《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邀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成里京博士走进中科院大讲堂,做题为《海洋和全球气候变暖》的直播讲座。成里京博士介绍了全球变暖的起源、科学家如何使用各种“黑科技”监测全球海洋变化、半个世纪以来海洋的变化及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科学家们对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以及目前国际社会应对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和执行情况。讲座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约10万人参加。

2.“大手拉小手”气象科普进校园活动

气象科普讲座是获取气象知识,激发青少年关注气象的重要途径,今年世界气象日期间,中国气象学会组织开展了一大波面向中小学生的“大手拉小手”气象科普进校园活动。邀请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钱维宏教授、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黎伟标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盛志芳教授、国家空间天气预报台台长张效信研究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乐贵明研究员、中央气象台预报员周冠博和王皘、上海市气候中心气候预测首席梁萍博士和江苏省气候中心副主任项瑛高工等9名专家围绕着“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这一主题,通过线下讲座+线上直播的形式开展气象科普讲座。讲座吸引了来自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附属中学、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上海市普陀区恒德小学、江苏省盐城市经贸高级职业学校、义乌市廿三里第二小学、安徽马鞍山王家山小学、成都市金建小学校、四川省兴文县大坝小学、成都双流中学实验学校、四川省宜宾市黄桷庄小学校共11所中小学校的5000多名学生参加。

此次“大手拉小手”气象科普进校园活动采取定向组织的方式,讲座取得良好效果,同学们积极互动,不仅开阔了孩子的眼界,也在孩子心中埋下了学习气象知识的种子。为更好推进校园气象科普,中国气象学会将继续发挥“大手拉小手”气象科普报告团专家的力量,为广大青少年提供更丰富的优质科普报告,引导和培养青少年对气象科学的兴趣与好奇心,促进青少年气象科学素质的提高。

二、开展第五届校园气象科学展评活动,激发青少年关注气象

为助力气象知识科普资源转化,锻炼青少年对于天气气候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气象知识理解的表现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国气象学会联合相关单位针对全国中小学生,开展了以“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为主题的第五届校园气象科学展评活动。活动自2021年1月20日-3月15日共征集气象科普剧作品113个。中国气象学会将组织专家对作品进行评定。

三、丰富气象科普产品种类,为活动全面开展保驾护航

2021年世界气象日期间,全国气象部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气象科普活动。中国气象学会通过“气象科普宣传品网上商城”提供了优质充足的气象科普宣传品,为全国各级气象学会开展活动保驾护航。

1.共享资源,助力科普活动

为实现资源互补与共建共享,中国气象学会通过“气象科普宣传品网上商城”提供了优质的共享资源,新增包括第11届全国优秀气象科普作品获奖作品在内的优秀科普视频、课件、长图等资源。截止4月初,共有百余部作品上传至平台,服务了全国近400余家单位。

中国气象学会还向参加全国气象科普系列报告会的28个省(区、市)气象学会及9家综合类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提供了大量科普宣传品。

2.策划《知识就是力量》3?23专刊

世界气象日期间,中国气象学会与《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合作,推出了3?23专刊。全刊包括《海洋——气候和天气的能源库和调节器》、《我给海洋测体温》、《“冰上丝绸之路”的开路先锋》、《为何台风海上来?台风又为何打破常规往东北跑》、《海洋微生物:“碳中和”小帮手》、《海洋“热翻天”生物该何去何从》、《海怪也遇气候难题》、《极地冰融,中纬飘雪,谁之过?》、《海洋中淘气的“小男孩”与“小女孩”》、《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通关指南”》、《我在南海,给海洋天气把把脉》共12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带领读者一起走进风云变幻的气象世界,了解海洋对气候和天气影响而产生的种种现象,探索其中迷人的科学奥秘。在世界气象日期间发放到全国各地,用于开展气象科普活动。

3.丰富气象科普宣传品种类

为丰富2021年世界气象日线上线下科普活动产品种类,更好地服务于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的开展,中国气象学会为全国气象科普系列报告会设计了统一的海报,开发了与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相关的鼠标垫、科普展板、折页,新增了二十四节气记事本、“古气象”科学填色长图、DIY手工纸模、《气象与上海的发展》等气象科普产品和图书。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401400179 京ICP备09060741号-2
版权所有 :中国气象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