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首页
您当前位置:首页 > 90周年庆祝 > 我与气象学会
我与气象学会
 
有感兼职气象学会工作
日期:2014-09-18 浏览量:9825

江世佳

一、我心目中的中国气象学会

中国气象学会创建于1924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全国性自然科学学会之一。几十年来,学会充分发挥了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开展气象学术交流、培养气象人才、普及气象知识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现代气象科学的建立和民族气象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在新世纪以来,在中国科协和中国气象局的领导下,中国气象学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方位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了其在促进气象科技进步、推动气象现代化建设和气象事业发展中的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成为在国内外均具有重要影响的气象科技社团。中国气象学会所属的学科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也不断地发展和壮大,至今已有40多个,为促进我国和世界气象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是在理事会领导下完成上述任务的具体组织落实者。他们的工作是朝气蓬勃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他们为我们这些在学会秘书处全职或兼职的工作人员提供了良好机会和办事条件。

二、我兼职的中国气象学会工作

我在近40年的军事气象工作生涯中,对中国气象学会的了解是逐步加深的,参加学会的有关工作也是逐步的。

早先我在空军基层气象单位工作时,对中国气象学会的了解并不多。1979年后,我调到了总参气象局工作,对中国气象学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就积极申请加入中国气象学会会员,不久就有幸被批准成为了一名正式会员。当时我非常高兴,因为我比我周围的一些同志要早成为中国气象学会的会员。之所以说是有幸的,那是因为在以后的几年里,由于特殊原因军队就不批准个人申请会员了,但可以加入会员单位。到了1989年,军队的规定更加严格了。我这一生中,只加入了中国气象学会这一个社团组织,我至今还将中国气象学会会员证保存得完好无损。自成为一名中国气象学会会员后,认识了军队以外的不少气象界的专家和同仁,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也结识了许多朋友。这是我一生中值得高兴的一件事,因此我想说,感谢中国气象学会和学会秘书处的同志们。

在军队气象系统,没有设立专职气象学会干部,所有参加学会工作的同志都是兼职的,我在气象学会兼职就有1O多年。尽管我们总参气象局机关的人很少,但对气象学会的工作还是积极支持的。在我之前和我退休后一直都有专人分管气象学会的工作,最初是李贤芳同志,其次是我,后来就是刘俊、聶新旺、崔先星和蒋关银同志。在20世纪的80-90年代里,我共参与了三届中国气象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并有两届担任了副主任委员,1991-1994年又担任了学会兼职副秘书长。在这期间,虽然我在总参气象局的工作任务也很重,但对所兼任的学会工作是认真积极的,对完成学会秘书处安排的工作计划更是尽职尽责的,虽然做的工作不多但和学会秘书处的配合却非常好,并且在完成这些工作的同时也推动了军事气象工作的开展。当然在具体工作中也还是有不少棘手的问题要努力想办法去解决的,但并没有把学会工作当成一种额外的负担,也非常高兴参与学会的工作。在做学会工作的同时,更与其他秘书处的同志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每当回忆起来,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下面我就回忆两件难忘的事:

1.筹划建立中国气象学会军事气象学委员会

当我兼职学会工作期间,中国气象学会理事会准备下设一个航空气象学委员会,其成员主要由军队航空气象部门的人员组成。我和我的同事们都非常高兴,因为要是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就有了一个很好地宣传军事气象的阵地,就能更好地推动军事气象工作的开展。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由于多种原因,在我退休之前仍未能实现,对我来说,多少留下了一些遗憾,但我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可以说是打下了一些重要的基础。经过后来同志的努力,在曾庆存院士等专家的鼎力支持下,1998年1O月在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四届理事会下终于设立了军事气象学委员会。听刘俊同志说,他为此事动了脑子费了不少心血,总参气象局姚昌元局长很支持,学会秘书处也给予了大力帮助。看到军事气象学委员会的成立并开展工作,我十分高兴,利用军事气象学委员会这样的平台就能更好地进行军事气象学术交流,并向大众普及军事气象知识。

2.组织军事气象夏令营

组织军事气象夏令营是我在兼职气象学会工作中多年的一个愿望,当时和学会秘书处的同志多次谈论过。我认为夏令营不光是要在地方上组织进行,在军队里也可以开展。我军陆军、海军、空军和二炮部队里都有各自的气象保障单位。组织这样的夏令营不仅使营员能了解一般的气象工作,还能了解三军部队里的气象保障的情况和特点,比起一般的气象夏令营的活动内容会更新鲜,这也是一次很实际的军事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中国气象学会在1992年的工作计划中,将开展军事气象夏令营的问题提到日程上来了。当时我想我在位的时间也不长了,我一定要努力促成这件事的实现,但是要组织这样的夏令营困难还真不少。首先要经过我们组织机关的上级领导批准,还要得到去参观部队的领导的同意。上级批准同意后,接下来就是安全问题,牵涉到长途异地转移,机场港口的活动等等。更重要的是如何确保军事单位的保密性的问题。那时的军队部门保密性是很严的,要批准这样的活动,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为此我们在机关内部先取得思想上的统一,如为组织完成这项任务需要做哪些工作,在保密和安全问题上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这些问题都一一的考虑好后,才向上级汇报请示,并与有关单位联系,共同做好行动落实方案。

尽管各单位人员都很紧张,但由于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在组织这项活动的时候还是从有关的单位抽调了几个同志来落实。局机关专门安排一名主管参谋刘俊同志负责此事的全过程。刘俊加班加点编写了《气象与军事》专题材料,受到好评。为了能使这一活动搞得更好些,把当时空军气象学院幼儿园的园长王世兰同志专门抽来负责文艺活动。这次军事气象夏令营活动组织了来自成都、南京、锦州和北京4个城市28所中学的44名中学生参加。在中国气象学会的指导下,在北京气象学会的大力参与和支持下,1992年7月26日在北京举行了开营式,并参观了总参气象中心。夏令营以青岛为活动基地,结合参观海军的舰艇和航空兵的飞机,向营员们介绍了海军、航空兵的气象保障工作,使他们大开眼界,了解了很多知识,有的当时就打听如何报考军队气象院校的消息。

三、对学会进一步关注军事气象科普宣传问题的认识

军事气象工作是适应战争的需要,随着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代军事气象保障特点鲜明;必须适应大气、海洋和空间一体化无缝隙保障要求;适应晨昏时段、夜间军事行动保障的要求:适应精确打击保障和战术行动保障要求;适应高技术战争对时空环境保障的要求;适应机动作战保障要求。

要使部队的指战员充分认识到气象是战场环境中最具有可变性的因素,气象保障是部队战斗力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部队在任何阶段的行动都是离不开气象保障的,尤其是在现代战争情况下,这点已经被许多事实所证明,即使在和平年代里非战争军事行动也都是离不开气象保障的。

历史事实证明,凡直接参与作战指挥的军人最懂得气象条件对军事行动的影响,也就最注重气象保障的问题,他们都明白根据天气变化选择作战时机是取得战场主动权的重要因素之一,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非战争军事行动也是离不开气象保障的,军队只要有行动就应该有气象保障。而气象保障要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事发突然、政治性强、信息缺乏、环境险恶、任务紧急、力量多元等特点出发。

我认为,开展军事气象科普与宣传,对军队气象部门来说是很重要的一项建设性任务。军队气象部门除本身要加强气象保障的技术和方法研究,抓紧气象队伍的自身建设和保障业务系统建设外,就是要做好军事气象的科普与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军队的一切行动都是离不开气象保障的。

我还认为,军队气象部门可以利用学会这个平台开展军事气象科普与宣传工作。近些年来,军事气象科普与宣传工作开展得很有成效,中国气象学会军事气象学委员会开展了有声有色的工作。加上这些年军事的迫切需要,传统的气象保障工作已拓展到了新兴的海洋、空间天气保障领域,初步构建了大气、海洋、空间天气“三位一体”保障体系。这让我们这些已退休的老同志深为高兴和感动。

我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但一直关注军事气象的发展,关注中国气象学会的工作,衷心祝愿中国气象学会在促进军事气象事业发展方面做得更好。

(注:本文作者江世佳为中国气象学会原兼职副秘书长)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24-2014 中国气象学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24-2014 CM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