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2-13日,中国气象学会和国家气候中心联合主办,福建省气象局和福建省气象学会联合承办的“2019年气候预测论坛”在榕城福州召开。论坛以交流学习气候预测技术方法为主旨,分享思考气候预测技术成果为目的,共分为 “气候预测机理分析和诊断”、“ 气候预测技术发展和气候模式应用”,以及“2019年度业务气候预测总结” 等三个分论坛。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王金星主持了本次论坛,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黄卓副司长、国家气候中心张强副主任、福建省气象局潘敖大局长出席了本次论坛并致开幕词。本届气候预测论坛大咖云集,国家气候中心丁一汇院士、李维京研究员、南京大学杨修群教授、复旦大学温之平教授、英国气象局Wu Peili研究员、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周自江研究员受邀出席并做特邀报告。来自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中国气象局各直属科研业务单位、各省区市气象局共41家单位的140余位气候预测研究人员及业务骨干参加了本次论坛。
王金星秘书长主持论坛开幕式
丁一汇院士特邀报告
论坛采用特邀报告、专题特邀报告、专题优秀报告、优秀墙报交流等形式举行。丁一汇院士等六位特邀专家分别就“El Nino事件影响中国夏季降水可预报性的评估”、“SMART气候预测系统及其应用”、“关于1990s初的年代际变化研究”、“气候预测的一些科学技术问题”、“East Asia Climate Predictions under CSSP” 、“中国第一代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CRA-40)”等内容为论坛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科盛宴。祝从文研究员、李栋梁教授、张文君教授、包庆研究员、薛峰研究员、王冀研究员等多位专家也从不同角度为各分论坛提供了别具特色的专题特邀报告。论坛在44篇口头报告基础上,还从百余篇投稿文章中特别甄选出多篇优秀墙报,也充分体现了本次论坛交流学习的主要目的,为更多的气候预测骨干和未来专家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最后,本次论坛还根据报告情况评选出十位“2019年气候预测论坛优秀报告”得主并颁发荣誉证书。
优秀墙报交流
附:会议交流报告
特邀报告
1、El Nino事件影响中国夏季降水可预报性的评估——丁一汇(国家气候中心)
2、SMART气候预测系统及其应用——杨修群(南京大学)
3、关于1990s初的年代际变化研究——温之平(复旦大学)
4、气候预测的一些科学技术问题——李维京(国家气候中心)
5、East Asia Climate Predictions under CSSP——Wu Peili(英国气象局)
6、中国第一代全球大气再分析(CRA-40)——周自江(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论坛1:气候预测机理分析和诊断
1、东亚季风年循环变化及其位相引起的我国降水年际变率——祝从文(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我国冬季降水与ENSO及冬季风之间关系的年代际变化——葛敬文(浙江省气候中心)
3、低频PJ遥相关型与长江和江淮夏季持续性极端降水的联系——吕俊梅(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4、El Ni?o衰减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内变化——段欣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5、北半球冬季高空切断冷涡与中国极端低温事件的联系——石晨(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6、华北区域夏季降水的可预报性研究——向亮(河北省气候中心)
7、21世纪初青藏高原感热年代际增强对中国东部季风雨带关键区夏季降水年代际转折的影响——李栋梁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8、ENSO不同位相下青藏高原春季感热对华南盛夏降水的影响——单幸(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9、高原融雪特征及其对延伸期可预报性的影响——郑志海(国家气候中心)
10、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的机理:台风的影响——刘伯奇(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11、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群发的特征——李天航(福建省气候中心)
12、澳大利亚冷空气活动对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的影响——陈笑晨(福建省气候中心)
13、北极海冰对华北冬季霾的影响及在预测中的应用——尹志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4、北极海冰对近年来中国冬季变暖停滞的可能影响——李欣欣(福建省气候中心)
论坛2:气候预测技术发展和气候模式应用
1、PMM对西北太平洋台风有可预报性吗?——张文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Modulation of Subseasonal Tropical Cyclone Genesis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by Wave Activities——高建芸(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3、时滞模型在安徽省延伸期降水预测中的应用——徐敏(安徽气候中心)
4、WRF模式对东亚夏季风的模拟评估——王涛(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5、基于观测约束的中国汛期降水订正预测方法——于海鹏(兰州大学)
6、东北初夏冷涡降水异常成因诊断及多模式组合降尺度预测——房一禾(沈阳区域气候中心)
7、中科院大气所天气-气候动力集合预测系统FGOALS-f2——包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8、基于组合降尺度的华西秋雨南区冬季气温预测技术——唐红玉(重庆气候中心)
9、中国多模式集合预测系统和热带气旋动力预测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武于洁(国家气候中心)
10、基于SPPM多模式集合的两类ENSO预测订正——王琳(中国地质大学)
11、Predictable Pattern and Predictive Skill of Boreal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in FGOALS-s2 Retrospective Forecasts——郝钰茜(天津气候中心)
12、Representation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Reconstructed Rainfall Patterns of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in NCEP GEFS——任鹏飞(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论坛3:2019年度业务气候预测总结
1、西太平洋暖池对流6月与8月的显著相关及其物理机制——薛峰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北京2022冬季奥运低温风险分析——王冀 (北京区域气候中心)
3、新疆北部冬季寒潮强度变化多因子综合作用初步分析——毛炜峄 (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4、2018/19年冬季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性异常降水成因分析——章大全 (国家气候中心)
5、东北地区近年夏季降水预测评估及2019年预测回顾——丁婷 (国家气候中心)
6、2019年汛期东北地区气候趋势预测总结——秦美欧 (沈阳区域气候中心)
7、西北汛期降水预测评估及影响因子年代际变化——李想 (国家气候中心)
8、2019年夏季北京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张青 (北京区域气候中心)
9、全球升温1.5℃与2.0℃目标下长江流域极端降水的变化特征——王艳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10、湖北省2019年汛期异常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孙晨 (武汉区域气候中心)
11、汉江流域汛期月降水预测的动力模式解释应用——李多(国家气候中心)
12、2019年福建雨季异常迟结束成因分析及预测——温珍治(福建省气候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