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气象科技交流历史回顾

 

中国气象学会于19241010日在青岛观象台成立,宗旨是“谋气象学术之进步与测候事业之发展”。随着中国政局的变化,气象学会几经迁址,直到1949年以后形成在海峡两岸平行发展的局面。改革开放前,两岸气象学者几乎没有直接交流,只能通过广播等形式隔空喊话,或者从对方气象刊物、学者在海外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等有限方式感知对方的存在。1982年,两岸气象部门负责人在菲律宾马尼拉会议上会面,慢慢拉开了两岸气象交流与合作的序幕。在中国气象事业发展过程中,已经有90年历史的气象学会这一专业团体组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肩负了打通和融合两岸气象的使命,在大陆和台湾学者的气象科学和业务交流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海峡两岸气象科技交流发展时间表

 

1959年,中央气象局局长涂长望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发表对台湾的广播讲话,这是两岸隔绝状态后,大陆第一次向台湾气象界公开的广播讲话。同年,台湾学者戚启从《Tellus》上看到叶笃正等集体研究的“东亚的大气环流”论文,翻译并刊登在台湾《气象预报与分析》上,这是大陆的气象论文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台湾气象期刊上。

 

                            

                                       (涂长望)                (戚启勋)

19728月,第9号强台风袭台,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批示,要将这一预报告知台湾同胞。从此,拉开了大陆向台湾同胞发布台风、大风警报的序幕。

 

19795月,中国气象学会第一次通过新华社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公开邀请台湾气象界人士来大陆参观、访问和参加学术会议。

 

19805月,台湾军方当局举办“大陆气象科技研究会”,并在会后整理撰写报告。

 

19821月,中国气象学会首次致函台湾气象界同仁,欢迎派员参加中国气象学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1982年年会,并向台湾气象当局赠送《气象学报》第39卷一套。

 

 

198211月,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的“南海及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学术研讨会”上,两岸气象局局长邹竞蒙与吴宗尧第一次接触。

 

(邹竞蒙)

 

19844月,台湾气象学会理事长陈泰然召集成立“两岸气象科技交流推动小组”,负责两岸气象交流事宜。

 

198412月,“南海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学术研讨会”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两岸气象局副局长骆继宾与张领孝首次接触。

 

19887月,中、美、澳三国气象学会在澳大利亚共同举办“国际热带气旋”会议,这是台湾气象学者第一次参加由中国气象学会在国外主办的气象学术会议。

 

19897月,在时任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陶诗言的积极倡议和邹竞蒙的大力支持下,第一届“东亚及西太平洋气象与气候国际会议”在香港召开,这是海峡两岸分隔40年来第一次以海峡两岸气象学者为主体,在气象领域进行较大规模的面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同时,这次会议首次明确汉语为工作语言。

 

 

19929月,第二届“东亚及西太平洋气象与气候国际会议”在香港举行,两岸气象局局长邹竞蒙、蔡清彦首次公开见面,相互握手交谈,态度友善,这是两岸气象科技交流大步向前迈进的开始。

 

   

19931月,台湾气象学会理事长陈泰然应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章基嘉的邀请访问大陆,这是台湾气象界第一位应邀正式来访的学会负责人。

                                                   (陈泰然)

19943月,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陶诗言率团赴台北参加“海峡两岸天气与气候学术研讨会”,这是大陆气象界学者第一次踏上台湾岛并参加两岸共同举办的学术研讨会,自此拉开了两岸气象科技双向交流的序幕。

 

 

199410月,台湾气象学会理事长陈泰然率团来北京参加“大气科学发展暨海峡两岸天气气候学术研讨会”,这是台湾气象界首次应邀组团来大陆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19965月,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马鹤年率团赴台参加“第三届东亚及西太平洋气象与气候研讨会暨南海季风实验科学规划会议”,实现了两岸气象界从单纯的学术交流走向有实际内容的科学实验合作的突破。

 

  

  19968月, 中国气象学会与台湾学者在北京联合举办“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试验研讨会”,台湾大学陈泰然教授率团参加,这次会议标志着海峡两岸气象科技交流进入实质性合作的新时期。

 

                      

 

19969月,台湾文化大学大气科学系学生参访团赴大陆参观访问,这是台湾气象界第一次以学生为主体的参访团,是两岸交流深入的重要表征,也是两岸气象界高层面向下一代而构思运作的成功范例。

 

 

199612月,中国气象学会邹竞蒙理事长率团到台北参加“海峡两岸及邻近地区暴雨研究组委会第二次会议暨两岸暴雨实验研究科学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实现了大陆气象学者首次对台湾台站业务的全面考察。

 

                     

 

19979月,中国气象学会组织以南京气象学院陆维松教授为团长的在校师生代表团赴台参加“海峡两岸自然(大气)科学师生论文发表研讨会”,这是大陆首次派学校代表团赴台参加研讨会。

 

 

200111月,中国气象学会在海口举办了“第二届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成立了与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工作相关的小组,并就《海峡两岸气象学名词对照本》的收词范围与准则、名词翻译通则等确定了原则。

 

20023月,台湾气象部门决定直接接收大陆风云二号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讯号,以代替日本向日葵五号卫星,作为台湾地区天气预报参考资料,创下两岸气象预报作业合作的首例。

20024月,由海峡两岸大气科学界专家会审的海峡两岸《大气科学名词对照本》正式出版,这是两岸气象科技交流的重要成果。

 

 

 2004年中国气象学会成立八十周年。9月,刘广英教授率台湾气象参访团首次到中国气象学会发祥地青岛寻根,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郑国光陪同参访。

 

 

20096月,福建省气象台与台湾大学签订《台风暴雨等灾害天气预警技术交流和研究合作的协议》,在全国首次搭建了海峡两岸自然灾害防治交流合作平台,初步建立了两岸交流合作机制,实现海峡两岸交流与合作的历史性突破。

 

                      


2012年6月,中国气象学会与台湾大学联合在厦门举办“海峡两岸民生气象论坛”,该论坛作为“海峡论坛”二级分论坛,是两岸气象交流首次列入“海峡论坛”,此后每年在厦门举办。通过海峡论坛的平台和桥梁效应,加速两岸气象科研和服务合作,共同构建海峡快捷安全走廊,共享两岸和平发展成果。 

 

 

20142月,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与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在台北签署《海峡两岸气象合作协议》。

 

 

2014年10月,海峡两岸气象界同仁首次联合举办中国气象学会成立九十周年纪念座谈会,邀请海峡两岸气象界知名科学家、学会代表和有关嘉宾100余人座谈学会发展历史、展望未来合作发展前景。这是海峡两岸气象界同仁经过两年多的筹备、多次沟通协商的结果,也是海峡两岸双向合作交流20年来的第一次。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京公网安备 110401400179 京ICP备09060741号-2
版权所有 :中国气象学会